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崔維成:“另類”萬米深潛路

  • 發佈時間:2015-06-09 01:30: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星燦爛

  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崔維成又跟學生們碎碎唸唸著他的“彩虹魚”萬米深潛夢。

  近兩年,上海海洋大學崔維成教授已經做了幾十場科普講座,“從學生到公務員,只要時間安排得過來,來者不拒”。

  “等做出來再説吧。”見他到處宣講萬米深潛,有人好意勸他低調點。

  崔維成感謝朋友關心但堅持己見:“我説出來就是為了把後路堵死,背水一戰。”

  一旦有想法,就應快馬加鞭去追

  3年前的2012年,“蛟龍”號完成了歷史性綻放,但即使是同船共渡的隊友也不知道,面對靠岸後即將到來的鮮花、榮譽,身為第一副總設計師的崔維成已寫好了辭職信。

  “對於前沿科技,一旦有想法,就應該快馬加鞭去追。”他不願躺在“蛟龍”號上摘“桃子”,而是明確了自己未來10年的目標:儘快研製成功萬米級全海深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2002年,我國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立項,崔維成被任命為潛水器本體系統項目負責人兼第一副總設計師,接下來的5年,他參與了從方案設計到初步設計,再到詳細設計的過程。從2009年開始,全程跟蹤“蛟龍”號長達4年的海試。

  “我當時就想別陰溝裏翻船,把自己弄臭了。”這並非戲言。2009年1000米海試第一潛時,他只“潛”到了2.4米,這是潛水器吃水深度。

  2012年,美國導演卡梅隆幹了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駕駛“深海挑戰者”號創造萬米深潛紀錄。

  儘管“深海挑戰者”號只是探險型深潛器,無法進行科學考察,但它的出現,使“蛟龍”號與世界最深紀錄失之交臂。

  談起這些,崔維成至今遺憾不已。

  2013年,他辭去中船重工702所副所長職務,在上海海洋大學創建我國首個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科學家+企業家的創新模式

  重新“起航”,資金是他無法回避的難題。

  一般來説,前沿科技研發投入大、研發時間長,且未來回報難以明確,主要依靠官方科研經費。

  崔維成嘗試探索利用民間資本支援國家前沿科技創新的新途徑。

  “如果科學家肯走近企業家,介紹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家亟須填補的研究空白,用科學激情感染創業者,我相信會有企業家願意出錢出力,資助一個個超前的科學夢。”祖籍江蘇海門的他首先找到熟識的商界鄉黨化緣,但面對逐利的商人,這樣的説辭多少有點蒼白。

  最終,第一筆四五百萬元的啟動資金來自家人、親戚,其中他本人投了200萬元。“只有我自己把真金白銀掏出來,人家才會相信你是認真的。”

  有了這筆資金,“彩虹魚”號萬米級全海深作業型載人潛水器項目進入實施階段。他開始招兵買馬,組建研發團隊,設計潛水器。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他創造盡可能的“真空”環境,保證團隊成員有可觀的收入,不用寫本子申請課題,不用考慮研發經費,只需埋頭技術攻關。

  他將自己定位為戰略型科學家,與師弟吳辛組成了“科學家+企業家”的創新模式,在“空手套白狼”的默契配合中,“我負責説高大上的技術,具體的事由師弟去談。這樣既提高效率,也是雙贏”。

  4月18日,“彩虹魚”號項目又邁出重要一步。當天,“張騫”號科考母船在船廠鋪龍骨,該船建成後,將為“彩虹魚”提供科考服務。

  “張騫”號投資1.2億元,浙江太和航運有限公司董事長盧雲軍負責籌集資金9000萬元,崔維成和吳辛負責籌集資金3000萬元。

  有點不可思議,只用了1個多小時,他和合作者在上海交通大學咖啡廳促成了這件事,並花了不到4個月籌集到了全部設計建造費用。

  “民營企業老闆不是傻子,一定有利可圖才會投錢。”崔維成比以前更有經營頭腦。

  通過3人深入討論,他們編寫出了非常有投資吸引力的項目可行性論證報告:預計該船建成後每年將出海300天,甚至考慮到用潛水器為國際國內的科考市場服務,為油氣公司提供深潛服務,送富翁們去海底娛樂探險。

  “張騫”號行情看漲後,他與吳辛將持股比例從30%降至10%,套現的資金被用於載人球艙建造,“就是這樣滾動式一步步往前推”。

  “最重要的科學精神就是敢於堅持自己觀點”

  5月的一天,崔維成給學生們上完科普課走出校門,天空下起大雨,他從其中一個手提包裏嫺熟地取出傘,步行到最近的地鐵站搭車回家。

  隨身的兩個手提包裏大部分是他換下來的衣服。

  為了節省時間,他平時住在遠離市區的上海海洋大學宿舍,週末在市區辦公室度過大部分時光。對家人的陪伴,只剩下週末的用餐時間。

  40—50歲時有“蛟龍”,50—60歲有“彩虹魚”,60—70歲時還有更大的項目,“不要到某個年齡封頂”。這是很早前他給自己規劃的人生。

  對於自己的全新事業,52歲的他充滿了緊迫感。

  他希望在退休前,用10年時間實現深淵科技夢——2014年,完成第一個全海深的著陸器研製;2015年,完成無人潛水器的研製和科考母船的建造;2016年,無人潛水器和著陸器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衝擊馬利亞納海溝;2018年,完成載人潛水器研製;2019年,力爭讓中國人到達馬利亞納海溝。

  崔維成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但後來才根據需要不斷變更專業和研究方向。在涉獵的眾多領域中,他對哲學情有獨鍾。

  在講座中,他經常談及“哲學與人生”。

  “對於學習和使用科學的科學家來説,第一堂課不是學習科學,而是要講清楚為什麼要學習科學。”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科學和科學精神的內涵。

  在他看來,科學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敢於質疑權威,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這話其實也是説來給自己鼓勁的。

  至今他和家人住在上海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裏,但“專政”的他每年只將60萬工資中的20萬補貼家用,其他所得均貢獻給了“彩虹魚”。

  在不少人眼裏,崔維成的夢想太大,似乎遙不可及。對於將來可能面臨的風險,他似乎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即便潛水器最後沒有做成,但我做了很多關鍵技術研究。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我也以一己之力讓國家多一種選擇。”

  (科技日報上海6月8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