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變廢為寶”還需機制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6-08 05:46: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邁向“中國製造2025”的新時期,一些高新企業從事的是為硬體服務的軟體生産,一些文創企業賣的是點子、創意,這樣的“生産”往往是“無形”的,政府相應的政策配套,也亟需更新。

  首先,以土地政策為例,目前我國工業用地平均價格較低,政府為了防止工業用地被改變用途牟取暴利,規定通常需要由政府統一收回,按規劃統一齣讓。這把原土地使用權人排除在增值收益分配之外,容易引起抵觸。泉州市採用了土地使用權與經營權分離的辦法,有效調動了各方主體的積極性。

  其次,中小企業在起步階段亟須資金扶持,如果變更工業用地用途需要一次性補繳土地出讓金,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阻礙新興産業發展。泉州市在不違反現行法律的前提下,實施了土地逐年收取年租金的機制。原工業用地使用權人保留原土地使用權,獲得工業用地的市場平均收益,而改變用途的經營權人,由政府同意後獲得新的土地利用方式,最大限度減輕了運營公司的投資壓力。

  第三,節約集約用地不能單純看行業的平均用地量,而要看相關項目是否符合發展的規律,是否適應當地的環境和資源條件。杭州濱江高新區建立了“以畝産論英雄”的土地利用思路,即用計算單位土地畝産效益的辦法,大力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為此,杭州市採取“差別化用地”的方案,重視優勢産業,對杭州的存量工業企業進行畝産評估,為每家企業製作一張“成績單”:成長性較好的企業,新增用地需求儘量予以滿足,反之則不予滿足,通過調節用地指標引進優質産業。

  從傳統製造業轉型的角度來看,土地的價格高低最終會納入企業的生産成本,如果以商業地産來定價,勢必會抬高産品價格,削弱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以市場為導向,鼓勵新興産業發展,需要對現行管理框架進行合理的再造,適應市場運作的模式,提高運作效率。這一切,需要管理者有打破陳規的勇氣和敢於承擔風險的精神,也需要法律法規的及時調整,更需要全社會對創新“試錯”的包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