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多項政策調整促房地産市場回歸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6-03 15:36: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6月3日電(記者 劉斐 史林靜)期望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中國政府,兼顧大眾置業需求與經濟發展新常態,自2015年以來通過多種政策調整,促使房地産市場回歸常態,助力民眾安居,有效阻遏房地産成為實體經濟的“吸金黑洞”。

  日前,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5月份全國百城房價指數顯示,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由跌轉漲,上漲0.45%;百城住宅均價同比下跌3.73%,跌幅較上月收窄0.73個百分點。

  有分析認為,住宅價格微漲説明需求有所增加,而其中以自住和改善性需求為主,而這部分需求得到國家支援,與投資性需求則根本不同。

  中國房地産資訊集團研究中心分析師楊科偉説,“紅五月”的出現,政策調整是重大推動力。國家支援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消費,而今年來一系列政策方面的調整激發和釋放了這部分需求,使得供求關係出現了一定變化,從而體現在了房價微漲上。

  中國人民銀行分別於今年2月5日和4月20日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並分別於3月1日和5月11日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至此,金融機構一年期貸存款基準利率已分別降至5.1%和2.25%。

  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住建部、銀監會3月30日發文,二套房個貸首付最低比例由此前的60%-70%下調到40%;同日,財政部聯合國稅總局發文,轉讓二套房免征營業稅期限由目前的購房超過5年(含5年)下調至超過2年(含2年)。

  今年以來,全國32個省市區均對住房公積金政策進行了調整,主要以提高貸款額度、放寬住房套數認定標準、降低首付比例等為主要內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鬱松表示,當前的政策性調整不能説是利好房地産,更難言“救市”,而是讓房地産市場回歸常態的一種調整。

  曾經,中國房地産市場投機過熱,房價節節攀升,稀釋了實體經濟資金,這種非常態的市場表現也扭曲了國民經濟。

  2010年初,國務院先後出臺政策,擴大土地和普通住房供給、抑制市場投機、加強金融監管,形成一套政策組合拳。以限購和差別化信貸為代表的調控政策被稱為“史上最嚴調控”。

  國家對房地産的一系列“緊箍咒”已令過熱市場有所“退燒”。然而,抑制購房消費的政策卻逐步與當前居民的購房消費需求相背離。特殊環境下的臨時性政策已在市場基本達到供求平衡時難以為繼。

  “理想的房地産市場整體上要實現相對的供需平衡,城市的開發規模、整個城市的住房保有量和城市新增的住房需求量達到一個平衡。”楊科偉説。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9.6%,住宅銷售面積下降5.0%;截至4月末,全國住宅待售面積增加330萬平方米。

  當前,全國住宅市場整體仍面臨巨大的去庫存壓力,但是新開工量下降和需求不斷提升的交織影響,將在未來令房地産市場供需達到一個合理平衡點。

  在楊科偉看來,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已出現了結構性過剩,供求關係在供大於求的持續作用下,房産投資收益不斷下降,中國房地産市場不會出現像過去個別年份那樣的狂熱景象。

  此外,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大眾將擁有更多投資理財渠道,房産的投資品屬性將逐步弱化。

  分析人士表示,繼續在需求端抑制合理正常住房消費,不僅無法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還會使房地産市場走向“失血”的另一個極端。

  鄧鬱松説,有關房地産的政策調配要堅持中性原則,既不過分抑制也不刺激,保持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理想狀態。

  自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上任以來,保障群眾基本居住條件、促進房地産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已成為執政層所肩負的責任。“支援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穩定住房消費”相應表述已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與此同時,國家和地方層面出臺的有關房地産政策大多圍繞著金融杠桿展開,許多一線城市的限購政策也仍未放開,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對抑制投機和投資性購房的管制仍不會放鬆。

  鄧鬱松表示,在外部環境不變的情況下,整個房地産銷售回暖的態勢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高位庫存和開發商資金鏈緊張也決定了短期內房價不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