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沒有産業化,何稱産學研

  • 發佈時間:2015-06-01 01:32:2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999年深港産學研基地成立的時候,國內甚至還沒有明確的企業孵化這個術語,基地當時把被孵企業稱之為“加盟企業”。不管這種稱呼是否貼切,至少説明,從一開始,基地就把産業化作為首要重點。

  採訪中,基地主任史守旭明確表示,基地所有實驗室或者研究中心的定位,不是純粹的搞技術和理論研發,在價值評價上,不是看你發表了多少論文,而是要有鮮明的目標,那就是技術要轉化為産品,實現産業化。

  産業化才是硬道理。

  長期以來,我國在科研人才的價值評價上實際上並不完全科學。單純以完成多少課題和多少論文的評價體系,造成了我國科技和産業的嚴重脫節。這方面的案例舉不勝舉,很多研究課題,很多年沒有任何市場的關注,相當一部分科研論文,完成之後被束之高閣,不僅無任何實用價值,更是社會科研資源的極度浪費(部分基礎性研究除外)。

  在這樣的創新驅動發展時代,提倡“産業化是檢驗科研技術的標準”,也許並不過分,産業化才是硬道理。

  如何促進科研技術的産業化?或許,基地16年來的科學實踐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首先要有明確的定位。在基地,一切技術研發以産業化為終極目標,並且在內部實行積極的激勵機制。通過建立專項産學研合作專項基金,設立投資公司,使得研發人員有了充分的市場導向。在“一個實驗室伴隨一家企業誕生”的鼓勵下,其技術産業化方向一目了然。

  其次是要找到産業化的有效途徑。一旦實驗室的技術有了産業化可行性,基地就會啟動天使投資程式,並且始終在技術上給予最大的後續支援,這就解決了産業化的投資問題,這正是當前技術轉移中的最大困惑。同時,基地積極把技術優勢推向市場,承接企業委託的技術研發,和企業聯合成立實驗室和研發中心,作為站在市場最前沿的企業,對技術的實用性有著最大的話語權,因此,這樣的合作,直接可避免技術研發少走彎路,以最快的速度實現産業化。

  再者,産業化要講究前提,即産學研必須協同。在人才教育、科技研發和産業化上,要實現多方並進,協調發展。如果只講究産業化經濟效益的“本”而不溯“源”,那麼産業化的推進就缺少了必要的動力。

  如今,在産學研上,很多機構口號很響,但實踐中停留于學術上的更多,學術絕對不能放棄,而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學”和“研”是前提,最終的落腳處卻是“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