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幸福不是苛求來的

  • 發佈時間:2015-05-31 05:37: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部育兒劇把跌跌撞撞的戲劇衝突擺在眼前,劇中的分歧與抉擇映射著觀眾同樣糾結的現實生活

  熱播的影視作品,多少都有意迎合觀眾,劇情多半是前面種種災難、悲慘紛至遝來,後半部分好運、好事頻至,在處理上難免急吼吼,讓觀眾心理情緒體驗一把過山車的感覺。一部《虎媽貓爸》引發熱議,網友甚至感慨“不敢生孩子了!”雖然也有情節細節和人物形象上的荒謬和誇張,但它從幼兒教育入手,展示了社會生活和複雜人性的多個層面和關聯影響,特別是劇中人物為了達到內在平衡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們所身處的困境,值得我們深思。

  這部追求喜劇風格的作品,讓人記住的卻是劇中人的煩惱、難堪、尷尬、衝突和無奈。劇中人都苦著臉揪著心,都在講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競爭的激烈殘酷、不拼必敗、身心俱疲卻又身不由己,都漸悟或頓悟于殘酷競爭其實就是自殘兼相殘,但又都在焦慮與醒悟、醒悟再焦慮之間轉換,並沒有“三觀”和心理情緒上的一勞永逸。這很真實。人生如此,真實的存在亦如此。

  劇中角色之一的唐琳談到個體生命需要尊重時,問一群以崇拜眼光看著她的家長:“孩子真正屬於你們嗎?”這讓人想起了五四時期魯迅著名的幼者本位論。個體生命的獨立性、自主性、自然成長性,無疑是此劇創作者的著力主張,也是我們今天的兒童教育在家庭和學校層面所嚴重缺乏的。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確看到了幼小生命成長本身難免攜帶的盲目性,以及人性本身“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不能承受之輕”。比如,沒有嚴肅要求或善意哄誘,劇中的小朋友茜茜自己不會有睡覺前刷牙的習慣。所以,天平並非朝一邊傾倒。從事實和邏輯來講,生命天性、教養教育、自由與強制、自主與引導,這些劇中角色扮演的人生,更與我們自己的真實人生中構成了複雜過程、雙向運動和經驗互補,並非截然的二元對立。

  針對劇中談及的杜氏成功學,唐琳有句話讓劇中人沉思點頭:“幸福感才是這個社會需要的。人追求幸福才是真正的動力所在。”不過,有想法的觀眾可能會再追問一句:幸福的基礎與內涵又是什麼呢?難道不是多元多質構成的嗎?

  名利成功,自然不等於幸福,搞不好還會成為幸福的腐蝕劑,但誰又能否認名利成功也可以是幸福的來源與構成?快樂與成功,二者並不天然對立,而是你中有我,互為因果,兼得兼顧。這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也值得我們在生活中體會、摸索。或許這才是影視劇的魅力所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