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是玩伴 更是知己

  • 發佈時間:2015-05-31 05:37:4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兒童節來臨之際,童書市場又熱鬧了一把。這兩天,中國童書博覽會人氣火爆。各大出版商鉚足勁兒,端出可口“大餐”。本屆博覽會也跳脫傳統書展套路,變身閱讀嘉年華,不同主題的體驗區讓人“腦洞大開”,不少小朋友“路人轉粉”。在博覽會上走了一圈,感慨頗多。一方面,兒童閱讀市場的紅火可見一斑,難怪童書被譽為中國圖書市場的“金蛋”;另一方面,孵好這顆“金蛋”並不簡單,不能只盯市場,更要秉持初心——讓童書成為孩子心靈的知己,而非一時的玩伴。

  那麼,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習慣呢?

  關鍵是要有真正的好書——這是問題的根本。

  這幾年,童書品類繁多,但是佳作尚少。何謂好書?首先,好書得抓住孩子的興趣,不僅投其所好,更要循循善誘,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從興趣中激發求知的衝動。博覽會上,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帶來了新作《恐龍大王》,此前,《它們》、《繪本恐龍》等系列書籍已贏得無數擁躉。和其他恐龍圖書不同,這一系列由科學藝術家趙闖嚴格根據科考研究成果進行創作,真實重現古生物的生命形象。和小讀者們聊天,你會驚訝于他們對恐龍科學知識的熟知程度,一些初中生已是專業領域的貼吧“吧主”,未來要當科學家成了他們的夢想。其次,好書要觸動孩子的內心,不僅傳播知識,更要聯結人與人的真摯情感。就拿這套恐龍圖書來説,童話作家楊楊的加盟,令“高冷”的恐龍充滿溫情,科學與文學結合,認真地講故事,引發孩子們關於生存、死亡、親情、友誼的思考。最後,好書要沉澱人類文明的結晶,在時代潮流的滌蕩中,堅守優良傳統,弘揚真善美德。在博覽會現場,穿行于動漫、科幻、傳統、國際等各個閱讀體驗館,仿佛遊走兒童讀物的歷史長廊,細數流傳至今仍膾炙人口的佳作,你會發現,它們的主題、手法、形式、語言各不相同,但都有著共同點——人性光芒熠熠生輝。

  有了好書,還得有“書房”——適合孩子閱讀的空間和環境。

  聽到不少家長們吐槽:想帶孩子去圖書館,可要麼路程太遠、地方太小,要麼書目太舊、種類太少,閱讀的場所太缺了。對此,李岩也感同身受,這位曾經的IT男、媒體人,自己籌錢辦起社區圖書館“第二書房”。和一般的“圖書館”不同,他要做的是“讀者館”,以孩子而不是以書為中心,注重閱讀體驗,根據不同的孩子,採購對胃口的圖書。同時舉辦各種講座、遊戲、活動,鼓勵親子互動,讓家長和孩子相互激發閱讀的慾望和樂趣。今年,“第二書房”把讀者節搬到了童書博覽會,不少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到這裡一道讀書,一問一答透著其樂融融。有意思的是,現場不少志願者正是“第二書房”忠實小讀者的家長,張群芳就是其中一位。她打趣道,5歲的女兒為了能更多地泡在“第二書房”,經常嚷嚷:“媽媽你去那兒工作吧”。兩年間,“第二書房”已在七八個城市開了十余家新館,速度之快連李岩自己都沒想到。而這背後折射出的,是旺盛的閱讀需求與有限的市場供給之間存在缺口。

  有了“書房”,更要有“書香”——建造有形的閱讀場所或許能立竿見影,培育無形的閱讀氛圍則非一朝一夕。

  如今,全民閱讀的熱情正在形成,各類閱讀季、活動周、嘉年華日漸普及,聲勢不小。但不少童書出版人士保持著一分清醒:“脈衝式”的熱潮更似“閱讀總動員”,在點燃了激情之後,形式終究要回歸本質——安靜下來,促膝捧讀。不論是出版商還是家長,都要克服功利閱讀的短視,正視孩子的內心需要,並教會他與閱讀獨處、與心靈對話。如此,閱讀才能成為一種內在的需要、融入血液的習慣。

  你要問了,怎樣才能讓孩子找到這位知己呢?我説,留一分邂逅的美妙給孩子吧,讓他去尋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