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天爺” 太忙了

  • 發佈時間:2015-05-30 02:31:1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有句成語叫“眾口難調”。意思是各人口味愛好不同,無法讓人人都能滿意。宋代《五燈會元》中就有“羊羹雖美,眾口難調”。後來“眾口難調”也比喻意見分歧,難協調一致。

  其實,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口味難調”還是“意見難調”,其中所含的矛盾數目都是有限的。實際上,世上最“眾口難調”的應該還是天氣,因為人人都生活在大氣之中,事事都發生在大氣之中,世界上人人、事事對天氣都會有自已的不同要求。由此可見老天爺之“難做人”,大概天下第一。讓我們從最簡單的矛盾説起。

  唐代呂溫《宗禮欲往桂州,苦雨,因以戲贈》,它説的是喜雨的農民和厭雨的行車者之間的矛盾:“農人辛苦綠苗齊,正愛梅天水滿堤。知汝使車行意速,但令驄馬著鄣泥”。宗禮是詩人呂溫的朋友,著急去桂州,但時值南方黃梅季節天天下雨。可是這種天氣卻又是農民水稻生長所需要的。還好呂溫給宗禮找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給馬配上一個擋泥用的馬具“鄣泥”。不過,並非所有矛盾都能這樣解決。

  例如,宋代方岳有一首《春思》:“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與燕作泥蜂釀蜜,才吹小雨又須晴。”作者理解本詩意思是説,春風(老天爺)太忙了,他先後吹綠了柳條,吹紅了花;既要為燕子築巢準備雨水和泥,又要為蜜蜂釀蜜準備晴天。但這種矛盾老天爺稍費點事仍可解決,即一會兒小雨,一會兒晴天。可是,也並非每個生活中的矛盾都能這樣解決的。宋代蕭立之《偶成》説的就是這樣的事。

  《偶成》説:“雨妒遊人故作難,禁持閉了下湖船。城中豈識農耕好,卻恨慳晴放紙鳶”。詩的意思是,天公下雨,城裏人惱火,一是不能乘船遊湖,二是不能放紙鳶了。可是他們哪知道莊稼正需要雨著呢。這叫老天爺如何解決?

  實際上,人們對天氣要求的矛盾常常更為複雜。例如陸游在《春早得雨》中説:“稻陂方渴雨,蠶箔卻憂寒。更有難知處,朱門惜牡丹”。意思是,水稻正缺雨,但養蠶戶卻怕陰雨低溫。也就是即使對農民,天氣也不能使農桑兩全。更難説出口的是,豪門富戶卻是怕陰雨影響了他們園中牡丹的開放。而且這類事還挺多,例如宋代曹勳《和次子耜<久雨>韻》第二首“第憂沉稼穡,寧問浸芙蓉”,即他們關心的不是莊稼被淹,而是芙蓉花是否被水浸;再如,唐代李約著名的《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龍王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中的矛盾就更尖銳了:農民因天旱正在焦急求雨,而正在家中欣賞歌舞的富者們還唯恐天不夠旱,空氣潮濕了會影響他們管弦之聲變得不悅耳!

  反映人們對老天複雜要求和尖銳矛盾更深刻的可能還數唐代羅隱的《雪》:“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又怎樣)?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詩中第一個矛盾是在“盡道豐年瑞”的富人和貧者之間,因為多雪意味著可能“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第二個矛盾是貧者自已,即貧者本身當前與長遠的矛盾。因為秋後豐收固好,但如何熬過目前大雪嚴寒?這叫老天爺又如何解決?

  1066年,蘇軾“護父喪歸蜀”,船過泗州遇三日逆風,他聽勸祈風。果然祈風的香火還未收起,風向就變了。大風迅至,船行奇速。但有趣的是,1071年他從京師赴任杭州,再次經過這裡,又遇大風阻船,而祈神卻不靈驗。因此他寫了一首《泗州僧伽聖塔》。詩中説到,“耕田欲雨刈(收割)欲晴,去(者)得順風來者怨。若使人人禱輒(總是)遂,造物(老天)應須日千變。”但是,實際上,大家都明白,就是“日千變”也是不行的。還以行船為例,江河中總是許多船同時上下雜行,要使船船都得順風,老天豈不累死了也辦不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