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康復管理模式” 讓患者及早回歸社會

  • 發佈時間:2015-05-28 02:33: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綜合醫院轉型康復醫院是個新的課題,北京小湯山醫院2011年開始向康復醫院轉型,經過幾年的努力,轉型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健康療養、健康體檢、健康管理的專業機構,北京小湯山醫院積累了豐富的健康管理經驗。

  近日,在“2015北京護理文化周系列訪談”中,北京小湯山醫院院長平昭表示,疾病治療和康復治療缺一不可,對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康復治療,有助患者儘早回歸工作崗位和社會。

  自2011年,小湯山醫院將健康管理植入康復醫學,形成獨具特色的“小湯山康復管理模式”。從2012年開始轉型為預防、治療、康復三者相結合,康復治療為主的三級甲等康復醫院。

  平昭介紹説,轉型後,醫院重點發展康復醫療,主要集中在中樞與周圍神經損傷、骨與骨關節疾病、慢性病的臨床治療與康復,形成包括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糖尿病、運動系統疾病等慢性病康復為特色的康復治療。從治療手法上也有新突破,除了傳統中醫的按摩、針灸、推拿、蠟療等治療方法外,還利用醫院的特色資源——溫泉,幫助類風濕患者、皮膚病患者更好地治療。另外,小湯山醫院採用多元化的康復治療手段,增加了機器人等多種器械幫助患者康復治療。

  “小湯山醫院積極參與北京市‘三級康復網路’建設,搭建雙向康復轉診平臺,目前已經和北京友誼醫院開展合作,友誼醫院治療後的一些患者病情穩定後,轉到小湯山醫院來康復治療。”平昭透露,友誼醫院醫生會定期來看望這些患者,然後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決定是否需要轉回友誼醫院接受急性疾病治療。

  平昭表示,雙向轉診就是力求實現合理診治,幫助患者贏取最佳康復時機,有效提高康復效率。未來,小湯山醫院將與其他市屬醫院集團建立雙向轉診平臺,合理利用康復資源,讓更多處於亞急性期、恢復期的患者,可以轉至小湯山醫院得到更好的康復治療。

  平昭坦言,目前有許多腦血管意外、腦瘤術後,關節置換術後的患者,對康復醫學知識了解匱乏。有些患者治療結束後,要麼在綜合醫院等待恢復,造成了“壓床”現象;要麼在急性期過後出院,回家後康復效果不理想,導致錯失最佳的康復治療機會,這對患者個人的生活品質和重新回歸社會都有很大的影響。

  “其實從康復醫學角度來看,應該把疾病治療和康復治療等同看待,我們有責任向群眾推廣康復治療的重要性。”平昭表示,四五年前醫院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腦血管疾病患者術後靠自己恢復,只有6%的患者可以恢復正常。如果把專門康復加進去,患者從急診被搶救下來之後,生命體徵平穩後,被轉到康復醫院,在康復醫生的幫助下,科學的、有效地恢復受損的各項功能障礙,最終有60%—70%的患者能恢復,重新回歸工作崗位和社會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