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送生制度該不該廢除?

  • 發佈時間:2015-05-28 02:33:2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因有媒體曝出高考保送生中貓膩多,某高校保送生眾多為廳官子女,從而引發公眾對高考招生制度中的保送生制度的質疑,保送生制度該不該廢除被成為輿論議題。

  對此,還是先看一些基本事實。根據陽光高考招生平臺2014年顯示的數據,全國23個省份有保送生,總數達到2813人。高考大省廣東以286個保送名額穩居保送生輸送量榜首;北京、上海的保送生比例也在全國位居前列;安徽與山東的高考報名人數相當,山東的保送人數是安徽的近35倍;而海南、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等8個省份沒有一個保送名額。保送生名額分配上的不均衡已被詬病多年,東部地區保送生人數遠高於西部,甚至一些西部省份全省保送人數不及東部省份一所學校的保送生數量。

  高校將保送生的錄取人數按計劃劃撥給各省份,雖然能從生源品質更高的省份招錄更多的人,但不容忽視的是,它加劇了全國不同地區間教育的不均衡,也會造成某種不公平——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和山區的學生,實際上要依靠自己個體的智慧與能力,和東部強大的中學競爭,要與保送生的制度競爭,機會就會相當有限。此外,即使是中西部的優秀學生,也必須首先為當地的教育、經濟相對落後埋單,然後才能與東部的普通學生競爭,而保送生制度卻在這個基礎上又添上一個臺階。

  保送過程由於缺少客觀、剛性的評價作為依據,很容易被不受監督的權力鑽空子。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保送生制度就頻頻曝出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案例。推薦環節人為因素、社會政治背景發生作用,通過關係買好評和榮譽,為保送生積累資本;公示環節小範圍內部討論走過場,資訊不全隱瞞關鍵內容;審核環節真偽不分,明知有假卻招架不住掌權者多次打招呼,高校為了眼前小利放棄招生品質標準。

  這種容易被鑽空子的政策之所以存在了這麼多年,既由於政府對公開性要求不夠嚴,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政府對教育的包攬和計劃體制根基尚存。保送生制度在特定時期存在著不合理也不公平的現象,一部分人從中獲取特殊的權益,另一部分人必然受到傷害,對中國教育不均衡生態的影響十分巨大。

  從來源上看,保送生基本來自各省市級重點甚至全國重點中學。顯示出保送是有條件的,而這些條件與學生的資質具有名義的相關性。2014年最常用的名義是優秀生、奧賽生、外語生;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非學生資質因素的顯著影響。全國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具有保送資格的學校無疑會吸引更多的生源,久而久之,無論是優質教育資源還是學生數量都會集中於此,越發引起資源分配不均,推高擇校的惡性迴圈。

  再看看這些保送生的流向。2014年全國保送生近一半都涌向了北京的高校。貴州、陜西、湖南等省保送生全部上了北京的高校。北京的16名保送生也全部選擇留在本地。這樣對那些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排在全國高校前列的北京之外的普通院校就很不公平,也難以實現學生潛能與學校優質專業條件的最佳組合。最終限制了高校多樣化發展,加劇了高校同質化,限制了普通高校依據自身優勢發展所需要的相應生源配合。破壞了高校之間校際倫理基礎。

  從有利於培養人才和實現教育公平的角度看,最終必須徹底消除保送生制度。解決保送生問題的途徑在於招生制度的並軌,非經過專業測評或獲得學生學習的真實資訊不考慮招生。同時要促進學校參考獨立第三方的專業測試結果,學生與學校之間在加深相互了解的基礎上進行雙向選擇,這樣才能做出對於考生、學校和社會來説都是最佳的選擇。

  然而,情況並非令人放心。由於保送項目減少,2014年保送生人數已經縮減一半以上,僅有2813人,2015年全國具有保送生資格的考生有3212人,其中省級優秀學生442人,外國語學校推薦生2520人,國際五項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員250人。顯示保送生總數較上年有所上升,全國保送生的總量仍然比較大,也説明是否廢除保送生制度尚處在搖擺狀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