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訪五環外的北京生活:低房價與遠距離的妥協(圖)

  • 發佈時間:2015-05-26 06:5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伊昕  責任編輯:羅伯特

  

  5月23日下午15時許,北京地鐵6號線上一趟行至北運河西站的列車,車上已乘客寥寥。圖為一名乘客平躺在座椅上。 陳伊昕 攝

  

  5月23日下午16時許,北京地鐵6號線東向終點站潞城站站外,地鐵站旁邊的荒地成了“停車場”。 陳伊昕 攝

  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 題:探訪五環外的北京生活:低房價與遠距離的妥協

  作者:陳伊昕

  “你住在幾環?”這是不少生活在北京的人都回答過的問題。

  日前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一半以上住在五環以外,這也使輿論再次聚焦“職住分離”的遠距離通勤者。他們之中,不少人借由北京地鐵這組“大動脈”,突破一道道環路,從五環開外的地方流向城市的“心臟”。

  在這樣的背景下,天通苑、回龍觀等巨型社區進一步壯大,河北燕郊、香河、固安等“睡城”不斷涌現。作為溝通北京東西城區的線路,地鐵6號線在去年年底東擴,將其輻射能力延伸至北京六環開外的地方。日前,記者沿著地鐵6號線一路向東,探訪由這條地鐵串聯起來的“五環外的北京生活”。

  五環外的生活

  ——一場低價格房産與遠距離通勤的妥協

  北京的五環路全長98.58公里,在地圖上畫出一個大大的不規則的圓。而地鐵6號線則從西四環邊沿起一路向東,刺破了五環東部的圓周。

  褡褳坡站是北京地鐵6號線出了五環後的第一站。或是因為得益於周邊有幾所高校的優勢,“北漂”兩年的劉夏認為在這一帶生活很方便。然而,遠距離的通勤生活卻令他倍感消耗,“趕上八點鐘的上班早高峰,得等兩三趟才能上去,在遮罩門那站著不動,就會被推進車廂。”

  “早高峰時車廂裏幾乎沒什麼空地方,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到一種令人尷尬的程度,所以每次都很煎熬。”從事文字工作的文兒説,擠地鐵成了日常生活中固定上演的“噩夢”,而隨著6號線東擴,地鐵越來越難擠上去,為此,她只能比從前再早半小時出門。

  “東邊的房子比較便宜,房屋也比較新,很多人都選擇在這裡租房。作為剛畢業的學生,工資不算很高,我寧可住得偏一點,用攢下的錢做喜歡的事。”文兒説,目前居住的地方可謂“北京東五環最後的繁華”,自己不能接受比現在更偏遠的居住地,希望漲工資後可以搬進五環。

  今年年初,全國50城市上班距離及用時排行榜出爐,其中北京以平均距離19.20公里、平均單程用時52分鐘居首。住在東五環的文兒尚在這一平均水準,這意味著仍有一群人比她承受著更辛苦的上班路。媒體曾報道一名普通的北京上班族,每日通勤往返要坐46站地鐵,花費3小時,陷入“回家即睡覺、睡醒又上班”的死迴圈。

  為了節省上班時間,從事翻譯工作的項思鈺選擇在6號線上“一站到底”。他以6號線東延前的終點站草房站為起點,每天上班要連坐17站,完成從東五環到西三環的穿越。這個“穿城族”説,選擇居住在這裡,不僅是圖便宜,而且地鐵中間不用操心換乘,“好像‘duang’地一下就到站了”。

  去年年底,北京地鐵終結“2元時代”,6號線二期開通。學生李若丹成為6號線二期東擴後的受益者之一,地鐵站修到了她學校的門口。她説,地鐵開通前,自己和小夥伴們不得不在晚八點之前就從市中心往回趕,否則趕不上公交車。在她眼裏,這裡和她之前預想的北京有些差距,“好像城鄉結合部,每一個路口長得都不一樣,越走越荒涼。”

  隨著地鐵6號線東行至北運河西站,車廂裏只剩下零星的乘客,一些人索性橫躺在車座上淺淺入眠。而在該站空曠的候車區,姜沛儀正在等待西行“進城”。

  “雖然附近很多基礎設施還在建,但相比城裏的嬉鬧和擁堵,這裡比較安靜,環境也好”,來北京四年的姜沛儀選擇在這附近購買了她的棲身之所。地鐵新線開通後,她過上了“兩頭靠走路、中間靠地鐵”的通勤生活。

  “這樣的確很疲勞,但沒辦法。相對來説,通州的房還是便宜,城裏的太貴了。”談到壓在肩上的房貸,姜沛儀聳了聳肩,説“還能負擔”。

  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上旬一則業內人士的預測,稱四環房價將入8萬時代。該業內人士表示,2013年以來,北京四環平均地價為5萬元/平方米,四環到五環之間平均地價是3萬元/平方米。按照這些地價計算,今年北京四環內上市的項目銷售均價將在8萬元/平方米左右,四環到五環之間房價則將達到5萬元/平方米。

  六環外的模樣

  ——燕郊居民的“免費停車場”

  潞城站是目前6號線向東延伸的最遠的觸角。在站臺內,記者遇到了在此處居住的貝勒,這個高一女生講起了自己輾轉的上學之路。

  貝勒説,自己家附近就有高中,可是錄取分數太高,所以只能選擇遠在十幾公里外的中學就讀,騎自行車單程就需1個小時,每天早上六點就得出發。而到了天黑得早的冬天,自己不敢騎車,乘坐公交車再加上步行則要耗去兩個小時。

  貝勒坦言,自己的父母靠開車通勤,但由於上班時間趕不上,所以不能接送自己上學。這樣日行二十幾公里的日子,只能靠自己去適應。“設施太少,去哪都不方便”,貝勒説。

  從潞城站上至地面後,一條公路橫亙眼前,幾輛黑車懶散地停靠在路邊。房地産經紀人沈遼湊上前來,向剛出站的記者熱情地推銷房産。

  “從我們的樓盤開車過來,只要15分鐘。”據沈遼介紹,自己所在樓盤的價格已經從去年的每平方米6000元漲到現在的8000元,説不定明年能飆到9000元。地鐵站距離燕郊也是十幾分鐘的車程,而燕郊的平均房價已在萬元上下。

  “住我們的樓很划算,比起在城裏買房能省下個百八十萬,這些錢你還能買輛車”。沈遼説。

  而潞城站出來就能看到很多私家車。在公路的北側有一片荒地,記者看到有一百輛左右的私家車停在那裏。據在附近的治安管理人員介紹,那裏停放的私家車多是從燕郊或更遠地方開來的,車主再從這裡乘坐地鐵進城。由於無人管理,這裡成了天然的“免費停車場”,上班日大約有三四百輛車會在這裡停靠,偶爾會發生因停車不當導致車輛卡在裏面出不來的情況。

  記者在這個“停車場”看到,這裡不僅有京牌車輛,也有挂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牌照的車輛。而靠私家車接駁至地鐵站的方式並不罕見,6號線的黃渠站附近,日前更是被媒體報道了停車亂象。報道稱,約400米的路段內停放了約300多輛車,而大部分車主有可能是從燕郊一帶開車來坐地鐵的上班族。

  此外,毗鄰地鐵站的非機動車停放處也較受歡迎。治安管理人員説,工作日能停上百輛左右。當被問及通勤者的生活狀況時,他想了很久,説道:“他們走路都快快的”。

  北京超半數人住在五環外

  ——“環行使者”群體日益壯大

  4月底,《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獲審通過。據報道,不遠的將來,京津冀有望形成一小時都市生活圈。同時,北京地鐵確定直通河北燕郊、固安、涿州。

  其中,記者此次探訪的6號線將延伸至河北燕郊。有專家分析認為,地鐵線向外延伸並不意味著“一線直達”,可能會採取如城際換乘城市軌道等不同的聯通方式。

  統計顯示,河北三河市燕郊60萬常住人口中有30萬人在北京工作。延長計劃一旦落實,北京地鐵6號線也將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北京的“環形世界”也將繼續壯大。

  5月份,北京市統計局發佈數據稱,2014年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環路人口分佈呈圈層向外拓展,即由二、三環內向四環外聚集。其中,五環以外常住人口1098萬人,佔全市的51.1%。 此外,常住外來人口與常住人口在環路分佈情況基本一致,且向外拓展聚集的特點更加突出。其中,五環以外聚集了422.5萬的常住外來人口,佔全市的51.6%。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對中新網記者分析,北京五環以外本身面積就大,加之這塊區域中未必所有人都在市中心上班,所以這樣的人口分佈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待這一數據時,五環外的企業數、行政機構數的佔比等也應納入考慮。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指出,城市規劃今後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應盡可能做到區域內的居住平衡,即在區域內的工作崗位和其所帶來的居住量的相對均衡。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城市規劃師張高攀則表示,人們之所以爭搶著到北京上班,就是因為目前北京的功能過多。而集聚不如疏解,通過把北京的功能逐步向外疏解,以一種良性迴圈的方式,讓週邊的城市互動起來,引導産業、人口、醫療服務等配套設施向外走。而這就要靠區域間的協同發展。

  日前,媒體報道稱,被稱為“北京七環”的北京大外環高速將在今年開工建設。這條通道長約940公里,九成路段在河北境內。隨著公路、鐵路網的不斷完善,屆時將有更多的“血液”噴涌至北京這顆巨大的“心臟”。

  “啊,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啊,五環,你比六環少一環。”這句相聲段子似乎帶著某種樂觀和調侃。而在未來,料將有更多的人繞環或穿環前行,成為穿梭在北京各大環路之間的“環行使者”。(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