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互認營造多贏格局

  • 發佈時間:2015-05-26 05:32: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就開展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工作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時發佈《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內地和香港投資者互買基金即將成為現實。

  上投基金副總經理侯明甫認為,兩地基金互認利好資産管理行業,為內地資本市場以外的資金進一步投資中國開啟了大門,更會釋放中國投資者海外資産配置的需求。從行業本身發展看,兩地基金互認將會對國內在規模、信用、業績、品牌等方面居於前列的基金構成利好。

  遵循同一套標準

  此次兩地基金互認,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內地及香港基金按照法定程式獲得認可或許可在對方市場向公眾投資者進行銷售。

  目前,兩地市場採取了一致的標準。不少要求限制主要針對境外基金,如要求兩地基金在當地運作、獲得當地監管部門批准公開銷售及監管,互認基金需要獲得當地的資産管理牌照等。

  據悉,內地公募基金實行註冊制,上述標準並無實際限制。而在香港基金中,真正在本地註冊的香港製造基金僅約佔總數的3成,剩下的7成是可在香港銷售的離岸基金,由跨國資産管理公司運營及銷售,交易或投資決策並不在香港。按照互認標準,這些全球大型基金公司的産品暫不能進入互認行列。

  從基金規模和運作實際看,要求基金成立1年以上,資産規模不低於2億元。互認的基金不以對方市場為主要投資市場,且在對方市場的銷售規模佔基金總資産的比率不超過50%。依照這些要求,內地獲得在香港銷售的基金數量為850隻,而香港獲准在內地銷售的基金産品為100隻。

  南方基金國際業務部負責人黃亮表示,基金互認會增加兩地市場的資金流入,尤其是目前相對估值較低的香港股市,在新資金推動下或將迎來更好的漲升。此外,海外資金流入國內市場也會增加國內市場中的資金供給,在目前的市場熱度下,海外資金對於國內的影響可能發揮更加長期的效應。

  促進兩地市場共贏

  “與內地公募基金相比,香港基金有3方面優勢。”富達國際投資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清認為,一方面,香港基金具備面向全球市場的機遇,投資者能夠通過投資基金將觸角伸向全球多種資産類別,投資標的更多,資金效率更高。另一方面,香港基金業歷史更久,具備歷經考驗的投資解決方案。

  據香港證監會統計,截至2015年5月,香港證監會認可的零售基金數量達2045隻。截至去年12月底,基金資管總規模約為1.32萬億美元。按照香港投資基金公會根據地域的分類,香港的基金類別超過50類,其中不乏環球小型企業基金、環球股票基金等國際范十足的基金品種。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認為,豐富的投資基金有利於內地投資者在不同市場和資産組合之間捕捉更多投資機會,讓投資者們構建一個多樣化、平衡的投資組合,滿足多樣化需求。

  其實,內地基金的吸引力也相當不俗。上投摩根基金發佈“投資風向標”報告顯示,兩地基金互認後,約有4成香港投資人想買內地基金公司産品。其中53%的香港投資人計劃將投資組合資金的10%至15%配置內地基金,足見內地基金的吸引力。

  富國中國中小盤基金經理張峰認為,對於同業來説,內地公募基金不怕競爭。隨著基金互認的落實,越來越通暢的兩地投資渠道,越來越多的政策推動,都將給兩地投資者和從業人員帶來共贏。

  對於行業發展來説,兩地基金業可以借助互認的契機分享資管經驗,在競爭中謀得發展新機遇。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首席分析師代宏坤認為,在實施基金互認後,將吸引更多海外資産管理公司進駐香港,設計與歐美資産相關的基金産品,通過香港銷售給內地投資者,以此作為進入內地市場的橋梁。這對於香港意義重大。

  景順長城基金也表示,正加快與其外方股東啟動基金互認合作。景順集團大中華、新加坡及南韓區行政總裁潘新江説,他們將通過與景順長城基金的合作,為香港投資者引入更多A股基金産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