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最理想的狀態

  • 發佈時間:2015-05-25 17:11:30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四年大學生活,有太多的沒想到:沒想到我會從會計係轉入國際新聞系,沒想到在學業之外給我最多機會最大挑戰的是做慈善公益社的社長……最沒想到的還是在大學的最後一年,我和朋友們做的兩件事情:我們做了本紙質雜誌《參》;我第一次參演話劇,而且演的是台灣導演賴聲川的經典之作《暗戀桃花源》的女主角雲之凡。當然是我們的校園版,是UIC版,但這正是難得和激動人心之處,因為在賴聲川的經典原劇中融入了我們的理解和風格。

  最初,導演找到我的時候,説了一句話:“我在劇院看這齣戲的時候,感覺雲之凡就是你,你就是雲之凡。”生平第一次演戲劇,能夠出演一個與自己相似,又帶有理想主義昇華的角色,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在演出之前,學校老師讓我聯繫文化名人為這出話劇寫寄語。我立馬想到了香港著名時評人梁文道老師,便發去郵件告訴梁老師這是我們學生在經典原劇基礎上自導自演的話劇。梁老師是這麼回復我的郵件的:

  “曾經我也是一個熱心的劇場人,在那介乎明暗之間的邊緣地域徘徊……如今的我,活在這個把一切物質、生物、以及人,轉化成數字與螢幕的‘過度真實’之中。於是發現,《暗戀桃花源》原來也可以是則隱喻:劇場的真實,在於演員無法逆光看見台下觀眾的臉孔,卻具體感到他們每一個人的存在;觀眾不能和演員做微信上的那種親密朋友,卻可在距離中收到演員投射出來的能量。如斯神秘的‘真實’,在現在這個世代,無異於一個可尋而不可得的桃花源,飄渺、悠遠,恍似先人留下的傳説。”

  我似乎看到了梁老師那一撥曾經的文藝青年,在香港那片地方,曾經的徘徊,曾經的嚮往。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現實,它們如此相似,又是那麼不同。

  在沒有聲光電、沒有電影電視的時候,舞臺劇是最普及的藝術表達形式。它賦予生活以詩意哲學,它的即時性、現場性,使得每一場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表達。而今天,當電影電視視頻成為日常,舞臺劇反倒變得稀少,因而也成為更加高雅的藝術形式了。

  《暗戀桃花源》則又是華人話劇中不可多得的驚喜。演員們在舞臺上演演員,暗戀和桃花源兩個劇組的故事一悲一喜,當我演完最後一幕流著淚走下臺,在舞臺的旁邊聽著臺上江濱柳的哭聲和台下觀眾的抽泣聲相交合,我才明白,臺上和台下之間的明暗界限,就是理想與現實的界限。所謂的藝術,就是生活之審美化哲學化抽象化。話劇藝術,就是將美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又以高度凝練的形式展現給觀眾。有了舞臺,有了藝術,生活就變得文藝了。

  不知道從哪年開始,“文藝青年”這個稱呼,開始變得不知褒貶。是無病呻吟?是酸腐軟弱、故作清高?是推卸責任、逃離現實?看到有人去幾次音樂節看幾本書幾部電影就標榜自己文藝,就不屑與大家為伍,我害怕這樣的文藝。但是,無法否認,音樂詩歌戲劇電影,一次次讓我們驕傲癡迷流淚狂喜;讓我們蠢蠢欲動躍躍欲試。多少次看別人演出,跟著哭跟著笑跟著叫喊跟著吐槽,但也就此止步于台下。腦海中,零碎而不成形的想法,在走齣劇場的慌亂中一一散去。直到前不久,我走到舞台中央,聚光燈匯聚的剎那,我才明白,這就是戲劇,這就是文藝。

  曾經,我也是像在台下看戲一樣看著別人寫的書辦的雜誌,有一個做出版的媽媽讓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書籍和寫書的人。我看著一疊疊書稿從作者手裏到編輯手中,經過一遍遍編輯校對和裝幀設計送至印刷廠,再到最後呈現在讀者手中散發著的書香,覺得這是一個無比神聖的過程。我拿在手中的是智慧,是生命,是世界!當我自己寫的文字被刊登在報刊上的時候,我欣喜若狂,那份報紙不厚,也很便宜,但卻彌足珍貴。

  當我在大學學了新聞傳媒,接觸也學會運用更多的傳播方式,我發現,人們對新媒體的接納速度快得驚人。我很羞愧,但也不得不承認,我丟掉了許多曾經的習慣——中學時常常放了學就跑去王府井書店,看書或者買書。如今我很少買書,即使買也是通過亞馬遜網站這樣的電商,而上一次逛書店已是數月前的事。過去我喜歡寫文寫詩,上數學課時會偷偷拿出本子記錄自己對某件小事的感觸,如今電腦裏都是論文報告,已經不記得上一次提筆記錄生活是何時了。

  如今的我太浮躁了,日子過得粗糙又急躁,我需要沉下心來。

  正巧,有人和我想的一樣。我很幸運地擁有兩個朋友,他們寫散文寫詩歌,和我談人生談理想。我們不約而同地説到了同一個理想——靜下心來,做一本雜誌。我始終覺得,捧在手裏的銅版紙和鉛字印刷,畢竟比看似堅硬卻易碎的玻璃螢幕來得更有溫度。《參》就這麼誕生了!小時候在媽媽辦公室看到的神聖的過程,如今我正和身邊的朋友們一起經歷著。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我會向作者催稿催到自己臉紅,我會跑去印刷廠選紙張談合作講價錢,我們因雜誌設計的靈感而欣喜若狂,也因資金問題而一籌莫展。一本本雜誌是給朋友們的分享,也是給自己的警醒——生活節奏再快,也不能亂了陣腳;安安靜靜地讀書寫字,都是最重要的事。

  當我忙於學業忙於長大時,文學和藝術是我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附加品。當我意識到自己不願止步于做文學藝術的旁觀者,我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觀摩,是創造而不是模倣。如今夢想一點點變成現實,一本雜誌做得我們熱血沸騰,一部話劇演得我們熱淚盈眶。我發現,我比我想像的更自由,這是我最理想的狀態。

  (葉鶯,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國際新聞專業大四學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