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桃花源”裏看變化

  • 發佈時間:2014-12-29 02:31:0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鄧俐白雪妍

  在北緯30°線上,橫亙著綿延起伏的武陵山脈,在大山深處,有一個神奇的地方,春桃夭夭、夏風習習、秋谷燦燦、冬雪皚皚,民俗原生態,山水大自然。這裡就是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也是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原型——桃花源。

  清乾隆年間,《酉陽直隸州總志》記載:“核其形,與淵明所記桃花源者,毫釐不爽。”生態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酉陽人唱響:“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你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酉陽成了桃花源的代名詞,桃花源成了酉陽的閃亮名片。

  2200多年的建縣史,800年酉州府所在地,地處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部的酉陽,這個重慶市幅員最大、少數民族最多的縣,雖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文化積澱、紅色傳統,卻也是武陵深山中基礎條件最差、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之一。隨著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戰略的實施,位於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的酉陽,不再守著資源説貧困,而是以生態為魂,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等生態産業,加快經濟轉型,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緣行”桃花源:生態民俗融旅遊

  懷揣著心中的桃花源,踏上了開始尋找另一個桃花源的路程。“土地平曠、阡陌縱橫、良田美池、村落點布,這和陶淵明筆下描述是不是一樣?”隨著酉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楊犁民的提問,現實的桃花源越來越近。“洞前流水渺漫漫,洞裏桃花漸漸殘;曼倩不來漁父去,道人閒倚石欄杆”,恬靜雅致的風景令人心曠神怡,而濃郁的民俗風情和男耕女織的自然田園生活,則讓人産生“源內一小時、夢回兩千年”之感。走出如夢如幻的桃花源,現實中的酉州古城躍然眼前,38棟土家吊腳樓依山而建,被譽為土家族的“清明上河圖”。如今,這裡是人們住客棧,品土家飯,看夜景的好地方。

  “桃花源不光景色好,還特別注重文化內涵。大型實景歌舞劇《夢幻桃源》正在熱演,以‘文旅融合’的形式歌頌武陵生態美景,借助民族服飾、器具等民俗文化符號提升生態景區的文化特質,反響熱烈。”縣委辦副主任胡華説,在酉陽,歌隨舞而生,舞隨歌得名,跳擺手舞、擊大鼓、鳴大鑼,氣勢宏渾壯闊,動人心魄。而豪邁的土家人喝著大碗的酒,吃著大片肉,品嘗香噴噴的油茶湯,烹炸油滋滋的香粑粑,磨制白嫩嫩的米豆腐,獨特的飲食文化飄香誘人、源遠流長。

  依託民俗、生態兩大特色資源優勢,近年來,酉陽縣先後投入100多億元,大力發展民俗生態旅遊業,基本形成了以桃花源為主,龔灘古鎮、龍潭古鎮、酉水河、阿蓬江和高山生態旅遊為輔的“一主五輔”旅遊發展格局。

  “以桃花源為代表的民俗生態旅遊,不僅加強了生態建設,而且帶動了酉陽鄉村旅遊的大發展,促進了貧困山區農民的脫貧致富,産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酉陽縣旅遊局局長喬廣志告訴記者。酉水河鎮河灣古寨在幾年前還是一個無人知曉的閉塞小村,在旅遊開發中,這裡被打造成為“中國最美的土家山寨”。

  毛壩鄉的毛壩村在鄉村旅遊開發中,110戶村民建起了群賢居避暑山莊,日接待遊客達1500余人,村民們靠吃“旅遊飯”擺脫了貧困。黑水鎮的大泉村、木葉鄉的木葉村等也都發展成為鄉村旅遊示範村……

  “隨著桃花源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連年提升,僅2013年,全縣就接待遊客6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22.9%,來自湖南、廣東、貴州等其他省份的遊客逐漸增多。桃花源旅遊不僅帶來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也大大提升了酉陽的知名度。生態旅遊産業已成為酉陽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喬廣志説。

  “作食”桃花源:精深加工惠民生

  “我們生産的琥珀茶油,市場銷售的前景非常好。”在酉陽縣板溪工業園的琥珀茶油有限公司,不僅有可以食用的茶油産品,還有用茶油製作的精油、保健藥品等。

  “一期年産茶油3000噸生産線已投入生産,預計年內就能實現銷售收入1500萬元。”公司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茶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市場需求量非常大,而酉陽又有豐富的油茶資源。栽植油茶苗木1萬餘畝,集種植、加工、銷售、科研于一體,琥珀茶油公司在酉陽建起了國內最先進的油茶加工生産線。

  今年以來,酉陽縣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圍繞重點産業佈局,立足當地區位、資源、産業基礎等實際,積極培育農産品精深加工等五大産業,發展更多像琥珀茶油這樣的農産品深加工企業。

  園區內與琥珀茶油公司相隔不遠,是華立武陵山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武制藥”)。公司年産青蒿素及其衍生物90噸,在青蒿素生産領域內率先通過國家GMP和世界衛生組織現場PQ認證,是目前國內最早、世界最大、品種最齊全的青蒿素原料藥生産和深加工基地。

  “酉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産基地,青蒿生産種植技術已通過了國家GAP認證,享有‘世界青蒿之鄉’的美譽。”華武制藥總經理劉永源介紹,“我們現在有20萬畝基地,直接對口專業合作社按每公斤青蒿8塊錢的價格進行保護價收購。我們生産的青蒿素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30%,産品遠銷國內外。”

  多年來,酉陽充分發揮華武制藥的帶動作用,推行“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大戶種植和其他自由種植等方式,發展青蒿10萬畝,帶動農戶增收。

  在酉陽縣泔溪鎮,2600畝的青花椒綠油油望不到邊。和信青花椒産業科技示範園展廳內,擺著青花椒製成的香水、精油、沐浴露、牙膏等日用品。

  “我們的花椒系列産品分為三種:一是青花椒傳統調味品,二是青花椒製成的日用品,還可提取青花椒含有的α亞麻酸製成的保健品。其中,傳統調味品佔60%,日用品和保健品佔40%。”重慶和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白錦樵告訴記者,青花椒種植基地有10萬餘畝,分佈在26個鄉鎮,涉及2.3萬餘戶農戶。公司年加工鮮花椒10萬噸,實現年産值12億元,解決就業500余人。

  “市委關於五個功能區的戰略,就是要我們從實際出發,按照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應該發展的,必鬚髮展好,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農産品加工産業,我們責無旁貸。”酉陽縣委書記路偉説,充分發揮渝東南資源比較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就是既要保護生態,又要加快發展,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種作”桃花源:特色農業築優勢

  “我今年44歲,種了20多年的蔬菜,現在有上萬畝菜地,種菜不僅每年給我帶來近30萬元的收入,也幫鄉親們掙了錢。”毛壩鄉塘坪高山蔬菜基地的何全富邊説邊向自己的菜地望去,他指了指最遠的那片菜地,“那是油菜,這邊是茄子,還有橄欖和蒼術。”

  毛壩鄉塘坪高山蔬菜基地負責人介紹,2014年基地集中連片種植高山蔬菜1.25萬畝,預計産量2.8萬噸,産值5500萬元,解決了1400余人的季節性就業。基地採取“公司+大戶+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引進農業銷售公司,産品遠銷酉陽周邊區縣、重慶主城及廣州、深圳等地。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效益,近年來,酉陽縣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産業化發展模式,重點發展酉州烏羊、中藥材、青花椒、食用菌、苦蕎、油茶、高山蔬菜、有機茶葉、有機大米等産業,培育壯大特色效益農業。

  “一方面引進加工企業盤活現有農産品資源,另一方面,圍繞加工企業,做大做強優勢農業産業。”酉陽縣農委主任羅峰説。

  立足自然條件和優勢資源,酉陽縣加快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農、林、牧等特色優勢産業,以特色創品牌,以規模促發展。目前,酉陽已建成農業特色産業基地120萬畝,其中中藥材在地種植面積達23萬畝,青花椒基地保有量達18萬畝,油茶基地達7萬餘畝,高山蔬菜基地5萬畝,有機茶葉基地5萬畝;全縣産業大戶、規模經營組織達3200個。

  同時,積極推進農産品的商品化,提升其市場價值。近年來,酉陽新開發了11個系列100余種農特産品,其中,花田貢米、酉陽青蒿、酉州烏羊、麻旺鴨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可大油茶籽和茶油獲批有機食品認證。酉陽在重慶主城區還設立農産品銷售網點,開通農産品電子商務中心。

  為確保農産品“舌尖上的安全”,以品質增效益,酉陽縣還投資250萬元建設武陵山區農産品品質檢測中心,強化農産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測,構建現代農産品品質安全管理體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