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崑崙山區就是我的家”

  • 發佈時間:2015-05-25 05:46:2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五月的南疆,新草伴著花香。驅車從新疆和田市出發,向東南方向行駛約210公里,就來到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十四師一牧場。

  在這裡,總能看到一個身著迷彩服的身影。他精瘦幹練,面挂笑容,時而説漢語,時而説維吾爾語,幫鄉親們排憂解難。

  他是張永進,乳名叫喜喜,曾經擔任過連長,因而被各族群眾親切地稱為“喜喜連長”。“喜喜連長來了,喜事就來了。”這是一牧場職工和周邊群眾的口頭禪。

  “我們離不開他喲!”一牧場職工買買提·托乎提説,“我們有啥難事,鄰里之間有啥糾紛,只要找到喜喜連長,就不算個事,他總能讓大家都滿意。”今年初,本來張永進已從十四師一牧場政法辦主任的崗位上退休,但大家希望他繼續貢獻力量,又被返聘為政法辦書記助理,協助開展工作。

  “我們的渠修不成了!”5月7日中午,一牧場工交建商科副科長阿布都米吉提·阿布裏米提急衝衝來到政法辦。“別急,有什麼情況?”原來,一牧場要修一條4.8公里的水渠,要穿過奴爾鄉村民依米提托乎地·吾吉兄弟倆剛種下的一片小樹林。按理説,依米提托乎地·吾吉兄弟倆不應在一牧場轄區內種樹,但樹已種下,強行挖掉也不合適。

  政法辦主任買買江·阿不都拉和張永進得知事情原委,迅速趕往現場。途中,他們倆一直討論著解決方案。看到“喜喜連長”,兄弟倆熱情地迎了上來。張永進沒有責問,和他們聊起了家常。“這條渠修好了,你們一樣可以用上水,我們修渠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你們所在村子4000畝地的用水。況且種下的還是小樹苗,移走還能成活。”張永進的一番話,讓兄弟倆感覺心裏熱乎乎的。“喜喜連長為我們著想,我們也要顧全大局,這樹苗嘛,馬上就移!”兄弟倆心服口服,只過了兩天,水渠就又開工了。

  《經濟日報》記者貼身跟隨張永進採訪,發現幾乎每個遇到的人都和他打招呼,他總是挂著笑容,問寒問暖,用漢語或維吾爾語熱情耐心地給予解答。無論是一牧場的職工,還是臨近鄉村的村民,甚至是從外地來一牧場出差的幹部群眾,都與喜喜連長“熟得很”。

  常年在一牧場工作生活,張永進會説一口流利的維吾爾語。有的少數民族幹部、群眾遇到不熟悉的詞彙,還找張永進請教。1999年開始從事政法、信訪工作後,他堅持每個月分別用維吾爾語和漢語給職工上課,講政策、講法治,宣傳民族團結。

  “與喜喜連長一起工作,收穫很大。我剛到這個部門,覺得要學的知識太多了。”年輕的現任政法辦主任買買江·阿不都拉告訴記者,在和職工群眾交流上,喜喜連長從來不急,總是先做傾聽者,等對方情緒穩定了再做工作。一次做不通就再做一次,説一個小時不夠,就説三四個小時。“説到底,還是心與各族群眾貼在了一起!”

  有一年冬天,一場雪紛紛颺颺連下了3天,山上連隊的職工出行困難,有的家庭已經斷糧。張永進心急如焚,買了一毛驢車的幹馕,冒雪上山。“喜喜連長來了!喜喜連長來了!”鄉親們歡呼著,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喜喜連長就是我的親人!”提起張永進,職工買吐遜·巴格讚不絕口。他曾因一隻胳膊受傷致殘,無法幹重活。從2003年起,張永進就想方設法幫助他,先是為他買來5隻扶貧羊,又幫他承包了10畝核桃林,核桃開始挂果後,樹下還種了麥子、玉米和苜蓿。“能過上好日子,多虧了喜喜連長的扶持幫助。”買吐遜·巴格動情地説,“這些年光是買農資他就花了上萬元,兩個女兒上學的費用湊不上,也幫我補上。”

  張永進並不富裕。他常年穿一套迷彩服,幾乎不購置新衣服。他的工資除了用於簡單的日常生活,都是東一筆西一筆花到職工群眾身上。除了金錢,他的時間也基本屬於職工和老鄉。去年夏天,張永進的孫子在烏魯木齊市出生,他匆匆去看了一眼就趕回他熟悉的一牧場。

  “我是與兵團一起成長起來的,可以説是兵團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年逾六旬的張永進説,“一牧場就是我的家,崑崙山區就是我的家,新疆就是我的家。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與大家一起努力,把新疆建設得更加美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