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板還要瘋狂到幾時

  • 發佈時間:2015-05-25 00:31: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勝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2015年1月發動以來,創業板指數從1600點飆升至如今的3500點,平均市盈率高達125.27倍。這已經將2000年的納斯達克網際網路泡沫遠遠拋在身後。

  在創業板瘋牛狂奔的同時,産業資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逃離。2015年以來,創業板總共有229家公司發生了重要股東的凈減持,凈減持金額合計為459億元。

  貪婪與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無法改變的。不過,這不應成為監管層對當前的超級泡沫視而不見的藉口。中國當前的股市大泡泡有很多體制性因素,而消除體制扭曲是監管層義不容辭的職責。

  首先,IPO審批制制約了市場供求關係的自發調解。當市盈率偏高時,就有更多的企業願意IPO,供給增加抑制股價上升;當市盈率偏低時,IPO供給自動減少,供給減少可抑制股價下跌。可見,放開IPO供給,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是緩和股市大起大落的關鍵。遺憾的是,證監會至今還在人為調控新股發行節奏。上千家企業排隊,這顯然意味著IPO供給被人為壓低。對IPO的控制導致新股上市即出現爆炒,暴風科技39個漲停即為IPO審批制的惡果。而新股爆炒的神話又進一步刺激了股民的投機熱情。

  其次,監管不力為投機盛行大開方便之門。中國股市犯罪,無論從被查處的概率還是懲罰力度,都極不給力。牛市時期,投資者的狂熱,更易為犯罪者提供天賜良機。去年以來創業板市場發生482起重組並購,創業板300多家上市公司(除掉新上市的),平均每家公司1.5次。這意味著什麼,你懂的。這些概念炒作式的收購,幻想給豬插上翅膀就能學會飛翔,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笑話。

  再次,機構投資者的代理成本。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被視為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其實不然。原因有二:一是在牛市中,基金更容易募集資金,募集了資金就要投資,這本身就會成為助推股市上漲的力量。3月1日至5月20日,新基金募集規模達5229.14億元。中郵資訊産業一天募集規模即達到126.02億元。問題是,在市盈率超100倍的情況下募集資金入市的基金,其結局令人不寒而慄。二是基金行為嚴重短期化。由於業績考核非常短期,基金經理有“賭一把”的心態:賭贏了,獎金豐厚;賭輸了,由基民埋單。不賭白不賭。換言之,基金經理只分享收益、不承擔風險,這是機構投資者治理結構的痼疾。

  第四,“基金扎堆”現象令人擔憂。安碩資訊長亮科技等高價股,基金持股比例甚至超過30%,幾乎形成控盤。但這恰恰意味著流動性風險。一旦出現恐慌情緒,大家爭相出逃,就會導致無人接盤的流動性枯竭,股價暴跌。

  第五,與中國過去的歷次牛市不同,此輪牛市是有了“融資融券杠桿機制”後的首次牛市。缺乏經驗的新股民、渴求暴富的投機心態,驅動著盲目加杠桿。2015年5月20日,兩市融資融券餘額達20130.1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融資餘額20057.39億元,融券餘額只有72.75億元。股民對杠桿的熱衷,也源於契約精神的缺位:在信託、銀行、影子銀行普遍存在剛性兌付的情況下,投資者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淡薄。由於中國個人破産制度尚未健全,助長了投資者的賭博心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