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PPP大“蛋糕”躍然而出

  • 發佈時間:2015-05-22 15:31:2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韓潔 申鋮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一個月內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列入議題、各級政府部門爭相出臺扶持政策、一年累計項目規模超萬億元……在很多人眼中還是新鮮概念的PPP,如今正成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模式。種種跡象表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中國正進入一個以PPP為標誌的新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時代。那麼,在這一合作中,政府將開啟一場怎樣的民資盛宴?

  共舞萬億元PPP盛宴

  如果説新型城鎮化建設將為中國開啟一場幾十萬億元的投資盛宴,時下各地正在推進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模式無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5月12日,河北省舉行PPP項目推介會,推出首批32個重點項目,涉及城市軌道交通、機場、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領域,估算投資總額達1330億元。

  之前,重慶市也宣佈今年繼續推進13個PPP項目,涉及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鐵路、公共設施、港口物流、土地整治等六大領域,累計投資將達1300億元。

  事實上,自去年底財政部推出全國30個示範項目以來,江蘇、安徽、湖南等諸多省份都已推出當地的PPP項目,儘管尚無全國統計數據,但財政部估算,目前已公開的PPP項目總投資約2萬億元。

  那麼,在這一合作中,各級政府及部門將開啟一場怎樣的民資盛宴?“PPP項目的市場規模很難估計,但今後每年市場都會在1萬億元以上,可能達到數萬億元。”北京大岳諮詢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告訴記者,未來政府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都會逐步全面向民資放開,PPP模式的市場規模將會很大。

  將會有哪些領域對民資開放?財政部PPP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焦小平説,從財政部推出的示範項目看,主要集中在涉及城市軌道交通、收費公路、流域綜合治理、保障性住房、供水供暖供氣、垃圾污水處理、醫療養老設施等眾多領域。

  以民資破壟斷還須機制護航

  在業內人士看來,PPP不僅是一種融資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和思路的轉變,最終實現的將是政府、企業、社會的共贏。

  共贏,意味著政府為社會提供高效公共服務的同時,民營投資者能從中獲得更廣闊的投資和盈利空間。

  以PPP模式進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供熱領域的法國達爾凱供熱公司近幾年連續盈利,總經理杜鵬告訴記者,主要是企業獲得了政府出讓的期限達25年的“城市供熱經營許可證”,供熱面積覆蓋半個城市,供熱費是企業收入的穩定保障。

  4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決定在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展特許經營。這一管理辦法意味著,特許經營的“尚方寶劍”成為民資進入壟斷領域的重要制度保障。

  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孫潔説,PPP蛋糕是否好吃,關鍵要看項目。項目現金流要充分、價格機制足夠靈活,或通過財政補貼、轉移支付、基金支援以及資源補償,確保項目有足夠的回報,這樣社會資本才願意參與。

  而從已經明確的PPP項目回報機制看,PPP運作方式主要包括委託運營(Q&M)、管理合同(MC)、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BOO)、轉讓—運營—移交(TOT)、改建—運營—移交(ROT)等多種形式。

  制度確保民資合理“賺錢”

  PPP模式意在政府和民營資本之間建立一種長期合作關係,民營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並通過“使用者付費”及必要的“政府付費”獲得合理投資回報。

  但從各地推進PPP的實踐看,仍面臨不少挑戰,一些地方出現項目落地難、叫好不叫座的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PPP項目運作最大的難題就是各有想法。地方政府及部門多將其視為投融資渠道;社會資本則想儘快回收資本、技術,有的甚至希望從中獲取暴利。而“政府能否按合同依法辦事是民資最大的顧慮。”金永祥説。

  對於城鎮化建設中很難盈利的公益性項目,金永祥説,政府不能將其視為“包袱”甩出去,實際上從各地實踐看,不乏民營資本從PPP項目中盈利的,關鍵在於政府要轉變觀念,要設計好項目的現金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及可行性缺口補助等方式確保民資得到回報。

  對於民營投資者,孫潔認為要有正確的盈利觀。“PPP項目應該確保盈利,但不能暴利。”他建議,目前PPP涉及政府出資購買服務部分已經納入預算,但通過居民出資購買服務的部分還沒納入預算,未來應出臺配套文件,以便解決投資者有回報但不能有暴利的問題。

  能否讓PPP項目成為政府、企業、社會三方都喜歡吃的“蛋糕”,關鍵在於完善並細化制度建設。

  據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介紹,目前財政部正在研究將政府合同支付責任納入到政府的預算管理和中期財政規劃,這將解決社會資本擔心政府支付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此外,還將制定相關文件、指引、指南來增強社會資本信心,今後項目從推介到簽約、到落地時間將會大大縮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