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貨幣政策應把握好度

  • 發佈時間:2015-05-22 07:37:53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三次降息,使我們的貸款利率從百分之八點幾降到了六點幾,1000萬元貸款一年少交20多萬元利息,緩解融資貴效果比較明顯。”某小微企業主對近來貨幣政策操作有著切身感受。“希望國家下一步花更大力氣緩解融資難問題。”

  “經濟運作所面臨的下行壓力、物價總水準保持低位,都決定了通過名義利率適度下調,以實現實體經濟部門的實際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客觀需要,以此穩定預期。綜合考慮價格因素後的實際利率水準,此次利率調整體現了貨幣政策的穩健性。”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這樣解釋5月10日的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半年來,降息和降準交替出手。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分析認為,從增加資金供給上降準更有效,而降息能有效引導融資成本降低。降息和降準相互配合、協調使用,持續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時間,效果會逐步顯現,尤其是改善市場風險預期的效果會更加明顯。

  貨幣政策頻頻出手,不僅是穩增長的需要,而且有充足、合理的空間。物價的持續低迷,為降低基準利率創造了有利環境。

  “綜合近期降息降準等政策來看,中國的貨幣政策依然有足夠多的政策組合選擇,可以在保持政策基調中性取向的同時兼具靈活性和前瞻性。”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指出,中國貨幣政策操作一直遵循年初確定的主要政策目標,同時著力應對經濟下行,並綜合考慮利率市場化改革、地方債務置換等因素。

  “總體上看,廣義貨幣供應M2增速始終在預定的政策目標範圍內波動,這與歐美央行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失靈後所採取非常規的QE是有本質區別的。”巴曙松認為,中國現有的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和定向結構性工具都有較大操作空間,無需走向QE。

  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貨幣政策雖然做出了很多努力,力圖為穩增長調結構創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但最終還是不能替代實體經濟的結構調整。從國際經驗看,這可能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

  曾剛認為,下一步一方面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銀行要積極落實續貸、小微企業貸款“三個不低於”等國家政策;另一方面貨幣政策要與財政政策、産業政策配合好,最終還是要靠深化改革來激發經濟活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