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健康險翻身在即

  • 發佈時間:2015-05-21 02:12:18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家有良田萬頃,不如一“險”傍身靠譜。在監管形勢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健康險正要告別往昔的冷清市場,迎來大反擊。對於老百姓而言,除了減稅這一利好,健康險本身帶來的保障意義更加關鍵。

  與中國保險業過去十年的突飛猛進相比,我國商業健康險的發展有些扯後腿。目前,健康險保費在國內市場份額仍不到20%,短期內與壽險、財險等的業務仍有相當大的差距。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達1587億元,同比增長41%。但商業健康險只佔8%,遠低於美國40%的水準;健康險每人平均保費僅116元,與美國相比相距甚遠。

  不過,這樣的局面有望在今年7月以後開始逐漸改觀。5月12日,保監會等三部委聯合下發通知,指出對試點地區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産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

  目前我國有100多家保險公司開展商業健康保險業務,在售的健康保險産品涵蓋疾病險、護理險、醫療險和失能收入損失險4類2300多個産品。

  當然,健康險稅優並非以一敵百,不是所有健康險産品都可以享受上述稅優政策,對於産品的方向、框架等具體細節保監會正在研究中,尚未有定論。

  目前的市場觀點顯示,符合免稅要求的商業健康險産品形態或是包括了醫療保險、重疾保險、護理保險和個人賬戶累積等多種責任在內的個人長期綜合性健康險;保監會也可能對免稅健康險産品的開發出臺指導性意見,各保險公司可以在限定範圍內自主設計、開發産品。

  隨著個稅優惠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保險需求的上升必將進一步推動商業健康險的發展。不僅個人受益,業內也期待上述稅收優惠成為撬動健康險市場的重要杠桿。有市場預測,2020年我國商業健康險保費有望達到7000億~10000億元,成為與財險、壽險並列的三大業務板塊之一。

  事實上,自從保險“新國十條”的頒布,定期壽費率解禁、萬能險費率解禁、償二代新政、健康險抵稅……一系列業內熱點依次出爐,這不僅給保險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更將切實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質。

  ◎京華時報記者 牛穎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