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再推簡政放權釋放三大信號

  • 發佈時間:2015-05-18 15:31:4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新華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把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向深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所有社會成員擁有施展才能的公平機會,共用改革紅利和發展成果。

  專家認為,這是對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政府職能轉變工作作出的再動員、再部署。以此為起點,各級政府有望實施更有含金量、更有力度、更具實效的簡政放權新舉措。

  疏通“堵點”:“當頭炮”不準“放空炮”

  該放的權還沒放盡,政府的手依然伸得比較長,改革舉措難以完全落實到位,部門之間推諉扯皮……

  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的“先手棋”和“當頭炮”。2013年以來,國務院取消下放800多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但是,由於“最後一公里”尚存堵點,這項改革與群眾期待和經濟發展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進行了兩年多的改革,一些地方仍然落實不到位,導致市場主體和公眾不夠解渴,原因何在?

  首先是部門利益作祟。中央黨校教授王軍説,政府部門過去習慣於行政審批、發號施令,現在要轉向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來體現自身利益,是很痛苦和困難的。“所以,避重就輕、拖延改革就成為一些政府部門自覺不自覺的行為表現。”

  其次是配套改革落後。中央編辦副主任王峰認為,目前地方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中,大多數是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設立的,地方無權自行取消,遇到“天花板”後無法逾越。

  再有是懶政怠政猶存。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佔斌指出,個別部門和基層幹部對改革有畏難和抵觸情緒,轉變職能後存在不會管、不想管、管不好的問題,甚至對改革舉措躲著走、繞道走。

  從出臺措施下猛藥到督查評估抓成效,從規範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行為到推行地方政府權力清單,從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仲介服務到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國務院一直全力促進簡政放權落地生根。

  上個月,國務院成立了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主要職責中就包括協調推動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重點難點問題,督促各地區各部門落實改革舉措。

  這次會議再次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必須強化機制,明確責任,大膽探索,加強督查,確保各項改革落地見效。

  專家指出,抓落實要在此基礎上向制度層面推進。“應當運用政策績效評估手段,組織企業家、專家學者和行政相對人對政府執行政策進行評價,由社會進行監督,並和行政問責制結合起來,發揮制度性抓落實的機制。”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執行副會長高小平説。

  消除“痛點”: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

  出國旅遊需要證明“你媽是你媽”,去派出所開“無犯罪記錄證明”要求提供“需要無罪證明的證明”……這些讓公眾感到啼笑皆非的荒唐證明,在實際生活中並不鮮見。

  在經濟學家常修澤看來,隨著簡政放權步入“深水區”,“權力的任性”根子在於政府與市場邊界仍不明晰,出現了“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傾向,最終變成一個又一個難以醫治的“痛點”。“消除制約簡政放權向縱深推進的因素,需要更新治理理念,以制度化安排解決部門機構改革動力不足問題,防止既得利益格局成為改革羈絆。”常修澤説。

  專家認為,全面推進行政權力運作法治化,首先要加快推進政府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式、責任法定化。清單一亮,百姓辦什麼事去找什麼部門心裏有了底,政府部門是否盡職、是否在時限內兌現承諾也會一目了然。

  事實上,隨著簡政放權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此前費時費力取得的許多證明、評審、批復,其實並非政府行政審批,而是非行政許可審批甚至仲介服務事項。換言之,只有政府行為邊界更明確、透明度不斷增加,侵蝕改革紅利的“紅頂仲介”、容易産生“制度後門”的非行政許可審批的生存空間,才會不斷縮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認為,在依法厘清行政權力邊界的基礎上,健全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體系、嚴格問責機制,對執行中變形走樣的做法和違紀違法的部門、人員進行嚴肅問責,才能讓簡政放權真正落到每個環節中去,落到市場和群眾身上。

  會議指出的審批“當關”、公章“旅行”、公文“長征”等亂象的存在,除了創造尋租空間的利益驅動以外,一定程度上源自傳統管理方式的巨大慣性和路徑依賴。一些地方與部門長期以來以批代管,既缺乏服務意識,也欠缺監管與服務能力,取消審批之後就會無所適從。

  對此,會議提出,要再砍掉一批行政審批和核準項目、一批審批仲介事項、一批企業登記註冊和辦事關卡、一批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和各種行政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年內實現“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推動制定完善“三個清單”,用剛性制度管許可權權,接受社會監督。

  竹立家説,會議釋放了明確信號,繼續推進簡政放權不僅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也需要紮實推進政府治理能力建設。這一過程中,需要公眾參與監督和評價,既要由以往政府直接“端菜”變為群眾“點菜”後政府能端出來,還要以群眾滿不滿意檢驗權力運作過程中各項措施是否到位。

  覆蓋“盲點”:放、管、服“三管齊下”

  深圳麥塔奇人體工學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創新型小微企業。公司研發的人體工學滑鼠正準備在國內市場上市,但智慧財産權保護是公司最擔心的問題。“我們必須把性價比做到極致,否則一推向市場很可能會被更具資本實力和行銷渠道的團隊抄襲。”麥塔奇總經理鄧建波説,“對於創新型企業來説,最需要公平的市場環境。”

  這種公平需要政府來創造。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這是會議為深入推進轉變政府職能開出的新“藥方”。

  這當中,關鍵在於如何處理好監督與服務的關係。“簡政放權不只是政府要放棄對市場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也不簡單等同於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同樣重要的還有為其提供必要的服務。”王軍説。

  “服務是在監督基礎上進行的。”王軍指出,內容就是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幫助和創造條件。

  會議明確了政府提供服務的方向:要以創業創新需求為導向,在政策、融資、統一平臺、法律、智慧財産權等方面提供更好服務,促進擴大就業。要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圍繞補“短板”帶動有效投資,通過政府購買、發展市場化仲介等,讓群眾享受便捷公平可及的服務。

  在這些方面,一些地方已經進行了有益嘗試。去年10月1日,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公示系統正式上線運作,全市與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公示相關的政府部門全部入網。通過輸入市場主體名稱或營業執照號等,就可以對市場主體信用資訊進行查詢,真正實現市場主體“守法經營,一路綠燈;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已連續舉辦6期創業圓桌座談會,由政府工作人員與地方中小企業、創業大學生、海歸創業者等座談,了解創業者訴求,為企業、政府和相關仲介機構搭建平臺。

  “政府官員和創業者敞開來談,我們提出的很多問題都得到回應,讓創業者更有信心。”北京點亮空間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晴説。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讓企業和群眾享受改革新紅利、增添獲得感,核心是加快政府以公共服務為中心的職能轉變,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課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