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動車何以"用車零成本" 多重顧慮仍伴隨

  • 發佈時間:2015-05-18 07: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先生是北京一家網路公司的職員,去年8月正式成為了北汽EV150的車主,前不久,他向中國經濟網記者透露,目前自己的用車成本幾乎為零。

  用車零成本!帶著疑問,記者給他算了算賬。由於張先生住在東五環,而公司在中關村,每天往返路程加在一起大概七十多公里。由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並不是特別方面,張先生在沒買車之前每天上下班的路程就是一種煎熬。

  可是張先生參加搖號搖了三年,沒有任何動靜。眼看著搖號的人越來越多,張先生十分沮喪。就在他為號牌發愁之際,新能源車“拯救”了他。由於新能源車指標多,而參加搖號的人總是低於指標數,基本屬於直接配發號牌,張先生如願以償的拿到了車牌。拿到車牌之後,張先生就進入了“選車大軍”。2014年7,8月,北汽EV150正在搞活動,扣除補貼,到手價87000元,正好符合了張先生的購車預算。

  新車到手之後,張先生仔細考量了充電情況。公司停車場剛好配有公共充電樁,這是首選的充電設備,也是張先生之前下定決心買新能源車的原因之一。按照北汽EV150的理論值計算:一次充電續駛里程為150公里。在實際開車過程中,張先生發現車有時候跑不到150公里就沒電了。而且如果打開空調,電錶那個數字“蹭,蹭,蹭”的走,真是十分嚇人,特別害怕“半路沒電了”,張先生不得不選擇每天都在公司充電。

  朋友知道張先生買了新能源車後,都想讓他開出來看看。可是充電只能是上班時候,假期出去玩必須得在家裏充電。由於張先生並不具備北京戶口,無法在該小區建設充電樁,他不得不想其他辦法。張先生家附近剛好新建了一個和公司一樣的免費停車場,可是停車場沒有充電樁。張先生打起了插座的主意,發現真的可以充,只是充電慢,剛好可以充一晚上。目前,張先生的車跑了25000多公里,他諮詢了一下4S店,發現這車目前根本不用保養。各項費用加在一起,張先生發現,新能源車真是用車零成本!

  中國經濟網記者也就新能源車主的用車感受採訪了一些網友,下面請看網友的回復:

  網友一:我平時除了上班也不怎麼開車,用起來還是很方便很省錢。但是這車的用途也就僅限于代步,想要出門開都得計算一下距離,坐我車的都隨時準備“受熱受凍”,我現在和真正的“有車一族”是沒法比的。可是補貼下來價格還是很實惠,我買車時候是真的很需要代步工具,基本覺得還算是達到要求了吧。

  網友二:我買新能源車時候是響應國家號召,而且我們公司挺推崇環保的。但是充電問題可是讓我頭疼死了,我們這小區沒有充電樁,4S店的師傅過來家裏給看了一下線路,可以從家裏引線,但是我住在五層,真心不好引,好不容易物業同意了,鄰居死活不讓,説是怕發生火災,到現在也沒有裝成,我每天只能到公司的充電樁充電,唉,真是挺後悔的。而且現在聽説電動車容易引發火災,家裏人也都擔心的,我這車很少用,基本算是白買了。

  網友三:聽説加收充電服務費,我算下了一下,以北京92號汽油零售價6.46元/升計算,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費最高收取為0.97元/度。收服務費以後,要在北京公共充電站充電,工業用電每度0.875元,合計每度點需交約1.8元左右,我的北汽EV200每百公里耗電為16度,百公里費用約為29元左右,而同等規格的2.0排量燃油汽車,百公里耗油約為10L左右,大致為65元左右。收錢了雖然成本上去了,但是還可以承受,畢竟還是比汽油車便宜,我們這些新能源車老用戶可能首先體驗一下收錢的感覺,以後政策怎麼變還説不定呢。

  網友四:聽説新能源車“不限行”了,我和我的小夥伴們表示非常興奮。在買車之前,就有車友和我説,限行不是為了環境麼,新能源車也不污染環境,以後應該不限行。一直沒奢求過真的不限行,但是當時想想買輛不限行的車,還是蠻興奮的。雖然聽説細則要到6、7月份才能出,但是記性不佳的我,還是去體驗了一把。早晨7點多出門,果不其然,交警叔叔過來攔住了去路。他批評説:“今天你限行,不能上路。”我突然想起新能源車不限行了,強調了一下自己這車是新能源車,不限行,這個交警叔叔本來是懷疑的,但是還是用對講問了其他交警。接著來了三個交警叔叔,都説不準政策,於是,我就這樣被放行了。這兩天查了一下違章記錄,竟然沒有違章,這真是個喜大普奔的消息!

  雖然很多車主的用車感受表明,新能源汽車的口碑尚還不錯,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政策利好的基礎上,和新能源車本身的使用感受以及品質等基本沒有相關性。民族證券分析師曹鶴表示:“現在購買電動車的人都是剛性需求,剛需指的並不是對新能源車,而是需要用車,但搖不到號,沒辦法而為之,並不是市場真正多好。”

  而且我們也看到:當前配套設施依然不完善,此時去掉扶持政策,可能就會影響到市場。補貼下降、加收充電服務費等,只不過是政策收緊的開始。以目前的回饋來看,各種利好政策是購買新能源車的直接因素,想要真正依靠市場來調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經濟網 記者楊昕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