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勞光榮的三頂“帽子”

  • 發佈時間:2015-05-18 04:31:2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朱海洋通訊員藍晨

  老母親80多歲還沒幾根白髮,勞光榮才60歲出頭,早就找不到幾根黑髮。村民説:你這滿頭白髮,都是為賀田村給愁的。

  原先一直以“臟亂窮”著稱的賀田村,現在卻成了遠近聞名的“綠富美”,還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村”。村民説,功臣當屬勞光榮。

  勞光榮何許人也?是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大街鄉賀田村的黨支部書記。在賀田村,人人都敬畏勞光榮,還給他封了三頂“帽子”。他倒也樂意戴,而且一戴就是23年。

  第一頂帽:“巧法書記”

  “要改變賀田村,光靠蠻勁、光靠講理,都不一定奏效,得用巧勁!”勞光榮説他的治村之道,全在一個“巧”字。

  1993年,勞光榮初任賀田村村支書時,村風極亂,山上的毛竹、田裏的蔬菜,頻頻被盜,無一家倖免。甚至由於偷伐嚴重,村裏5000多畝的竹山,幾乎成了荒山。

  不立規矩,難成方圓!走馬上任後的勞光榮,便立馬召集黨員商議,決定首先對“偷竹行為”動刀子,擬了首條村規民約:凡盜伐山林者,罰12場電影、給1200個村民每人分一斤饅頭。

  為了讓村民知曉這一規矩,勞光榮特意“鬧大”此事:由於村裏沒錢,他以個人名義到信用社貸了5000元,專門雇了臺拖拉機,拉回1200斤饅頭,帶著一紙村規民約,家家戶戶地送,還在村裏連續放了12場電影。

  一張薄紙真能頂事?是作秀,是嚇唬人,還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村民議論紛紛。果然才十來天,就有鄰村人在賀田偷毛竹,起初那人還想抵賴,拒絕認罰。

  “電影不少一場,饅頭不少一個。”被徹底惹惱後的勞光榮,在全體黨員大會上較起了真,最終盜伐者只好認罰。此後又“分”了4次饅頭後,這才剎住了賀田村的偷盜風。

  這只是開了個頭。此後,不贍養老人、亂丟垃圾、搭建違章建築等等行為,都被村規民約所明令禁止,違者也須重罰。樹正氣,剎歪風,守規矩,現在村裏29條村規民約,條條深入人心。

  村民一提起勞光榮的治村之道,就會翹起大拇指,嘖嘖稱讚,並送他一頂“巧法書記”的帽子。

  第二頂帽:“垃圾書記”

  走進賀田村,仿佛置身畫中,墟裏炊煙嫋嫋,田間稻浪翻涌。可有誰想到,曾經這裡又臟又亂,每家每戶門口有一露天糞坑,臭氣熏天、蠅蚊橫飛。

  勞光榮下定決心,一定要摒除這一農村陋習。2010年,他首次提出要垃圾整頓。話音還沒落,底下就有村民諷刺道:“真是吃飽了撐的!”還送了他頂帽子——“垃圾書記”。

  頭頂這頂“帽”,勞光榮卻自得其樂。每天清晨5點起床,在村頭巷尾一邊清掃垃圾,一邊琢磨如何立新規矩。

  觀念決定行為,為了扭轉村民觀念,勞光榮特意請來女婿馬丁幫忙,給村裏人上衛生課。馬丁是地道的德國人,一頓“海外經驗”介紹後,婦女們個個聽得目瞪口呆。

  勞光榮馬上因勢利導,推出了他反覆研究的垃圾處理機制:垃圾源頭分類可追溯,減量處理再利用。

  首先給所有垃圾袋編號分類,並貼上“身份證”,做到“見袋知人”,便於倒查監督;村民領到垃圾袋後,對家中産生的垃圾按照可否回收,進行分類裝袋。按照要求,村民在每天早上6點到8點,要將分類後的垃圾,投至相應的地點,再由村裏集中處理。

  此外,為了鼓勵村民美化環境,村裏還專門成立衛生保潔領導小組,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全面檢查,對每戶的衛生工作量化打分,並上墻實時公佈結果。年終時,村裏則會根據各戶得分情況,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

  如此一來,村民就有了比賽的積極性。一段時間的垃圾分類,開始慢慢改變村民原來的衛生觀念和生活習慣。如今,賀田村垃圾總量減少六成以上,保潔費也從每年5萬元減至3.2萬元。短短幾年裏,臟亂差的賀田村,竟躋身“國家級生態村”之列。如今,這一模式還在衢州1400多個行政村被全面推廣。

  第三頂帽:“管家書記”

  以往賀田村僅靠毛竹生産、來料加工、外出務工來支撐,村集體經濟一直十分薄弱。但村莊要整治,需要大筆資金投入。勞光榮每天撥著“鐵算盤”,恨不得將一分錢掰成了兩半花,一點點改變窮山村的面貌。

  村裏要綠化,若直接採購苗木,將是筆大開銷。勞光榮就發動村民上山挖苗移栽,節約了40多萬元;村裏造燈光球場需石料填方,他就設法低價購買廢石回填,又巧省了2萬多元費用……

  在勞光榮的精打細算下,賀田村的“家業”一項項被置辦下來:修了潼溪標準防洪堤;拆掉100多處露天糞坑,建了3個漂亮整潔的公廁;新建了8公里長的林區道路,使每擔毛竹的運輸成本下降8元多;為住在危房的老人們,造了集體公寓。

  民風好了,村容美了,勞光榮的下一個夢想就是:怎麼讓村民富起來。近年來,地處錢江源頭的衢州市依託青山綠水,使鄉村休閒旅遊風生水起。勞光榮抓住機遇,自己先帶頭投入10多萬元,開始發展農家樂。

  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村裏還投資70多萬元,建起遊客接待服務中心,並實行“四統一”運營模式,讓村集體和村民個人實現收益共贏。

  怎麼吸引遊客,勞光榮則把目光聚焦在“玩”上。依託“大街鄉國家級生態鄉”和“賀田村國家級生態村”兩張“金名片”,賀田村根據四季變化,給遊客安排節目:夏摘紅提,秋採板栗,冬挖冬筍,努力豐富鄉村遊的內容。2013年,賀田村還開發建設了一個專供登山遊覽的景區。

  從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到如今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在村民心中,勞光榮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大管家”,但在他孩子們眼裏,這位父親卻極少管自己的小家。

  勞光榮的兒子在龍遊縣城開了一家手工麵館,請他幫忙辦營業執照,他以“私事不求組織”為由,嚴辭拒絕。女兒找工作時,找父親幫忙,也被一口拒絕。雖然偶有抱怨,兩位孩子卻十分理解和敬佩父親。

  不過,勞光榮的艱辛與付出,村民們都看在眼裏。在新一輪的選舉中,全村近600名選民,有580位都寫下了他的名字。捧著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重托,平日剛強的七尺男兒忍不住放聲大哭。

  從“荒草地”到“鳳凰窩”,問及當初為何放棄高收入,堅守山村23年,勞光榮説:“村支書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責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