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申萬宏源:創業板,價值發現與估值泡沫的混搭

  • 發佈時間:2015-05-16 09:47: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潮中,資本推動企業發展已經成為趨勢,也為創業板實現彎道超車打下良好的基礎。”

  時下對股市的討論很多,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創業板。應該承認,抨擊創業板估值高,泡沫大的聲音在輿論界佔上風。畢竟這段時間以來,創業板的股價漲得快,炒得高,很難以常規的估值模型來評判。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創業板的上漲,我們又應該如何來看待這種上漲呢?首先應該承認,創業板的上漲確實存在投資者對其進行價值發現的成分。從創業板的定位來説,就是為高成長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援。處於成長期的中小企業,最為普遍的特點是本身業績可能還很平淡,但是有著快速發展的可能性。這對投資者是一個考驗,也就是説如果願意承擔高風險,那麼只要公司的快速發展成為現實,也就能夠享受高收益,投資時哪怕市盈率高一點問題也不大。但是如果公司沒有能夠實現快速增長,當初以較高市盈率買入股票,就有可能導致虧損。在這個意義上,投資創業板的風險比較大,表現之一是成長性的不確定,之二是買入時溢價比較高。

  對於成熟的投資者來説,他更為看重的顯然是前者。只要能夠在不確定性中把握住確定性,就敢於去投資了。事實上,創業板股價在2013年就開始大漲了,其中一些龍頭品種實現業績高增長。今年一季度,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平均增長17.1%,明顯超過了同期的滬深主機板,這也是它連續第13個季度實現利潤增長。這也就是創業板得以股價大漲的緣由。

  另外,由於創業板總體規模還都比較小,在IPO以後大都獲得了不菲的資金。如果上市後又進行再融資的話,現金狀況就更加理想,畢竟這有利於其對外收購兼併。中國現在已經告別了短缺經濟,企業要實現業務的快速發展,除了自己建立新的生産線之外,還有一條捷徑就是收購兼併。像樂視網,在創業板上市以後憑藉著強大的資金實力,不斷發起收購兼併,不僅使得主營收入實現了持續倍增,同時公司也成為行業內的龍頭之一。

  應該説,在創業板中,類似這樣的案例可以舉出很多,它深刻地反映出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潮中,資本推動企業發展已經成為趨勢。而創業板因為本身規模小,收購兼併對其營收與利潤的影響顯得特別大,也為其實現彎道超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實際上,創業板的高估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與之有關的。不能説這種高估值一定合理,但客觀而言的確不能否認其實有合理性。在這裡,價值發現和估值泡沫,通常是很難區分得一清二楚的。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市場操作的角度來討論一下創業板。從創業板公司公佈的報表來看,基金已經成為其最主要的投資者了。特別是那些走勢強,漲幅高的公司,基金幾乎佔據了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一半以上。像安碩資訊前十大流通股東全部是基金,佔到流通股比例的38%以上。這種狀況之所以會出現,原因當然很多,但從操作層面上來説,由於現在大量發行開放式的主題投資基金,並且是以網際網路等熱點為題材,這樣就很容易形成基金在投資選項上的相對狹隘。

  一旦相關主題的股票上漲了,基金的市值自然也水漲船高,又會容易引起投資者加大對這些基金的申購,於是更多的資金涌入基金。基金繼續買這些股票,從而形成了行情的自我增強模式。這裡還需要指出的是,現在市場上流行行業分級基金,相關基金事先確定的投資標的往往不多,在分級基金份額大幅度膨脹的背景下,會形成對投資標的的巨大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的購買行為通常是被動的,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把相關股票炒得很高。在牛市行情下,就表現為創業板的超常規上漲。也許,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加快股票的擴容。

  根據以上分析,當前創業板的上漲有合理性,但也不乏泡沫。對於投資者來説,有能力分辨泡沫的話,完全可以繼續創業板的投資。如果缺乏這種能力的話,還是暫作壁上觀更好。

  (作者係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

申萬宏源(000166)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