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色新常態:中國碳減排的市場化之道

  • 發佈時間:2015-05-13 08:59:44  來源:光明網  作者:呂騫 田原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頻繁發生的天氣反常,讓“氣候變化”的陰謀論觀點越來越站不住腳,事實上,二氧化碳濃度與氣候變化的相關性早已是學術界共識。201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同意,氣候變化是本時代決定性的問題,今天必須採取大膽的行動,以減少排放。

  “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2014年年底中美雙方共同發表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國首次承諾了碳排放峰值時間點。

  這一承諾究竟如何兌現?人民金融近日探訪了湖北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直擊解決減排難題的市場化之道。

  市場機制失靈難控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公共政策約束,企業不可能自發減排”

  雖然距離減排“大限”2030年還有15年時間,似乎是一個比較寬裕的期限,但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齊紹洲看來:如果缺乏嚴格的政策、強有力的執行和獎懲,別説2030年,2040年都達不到!

  “市場機制最大的失靈就在於外部性——個體(包括個人與企業)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齊紹洲向人民金融解釋,碳排放正是典型的經濟外部性行為,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公共政策約束,企業不可能自發減排。

  正是基於此,國家發展改革委2011年批准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等7個城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正式拉開了以交易促減排的序幕。

  以湖北試點為例,碳排放權交易是由國家發改委依據歷史數據及減排目標,評估出試點區域內二氧化碳最大排放量,並將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額。政府在碳排放權一級市場上,採取無償分配及拍賣等方式將碳排放權出讓給控排企業,企業獲得碳排放配額後,可根據自身實際排放情況在二級市場上進行買入或賣出。

  齊紹洲向人民金融介紹,這樣的安排有利於發現碳排放的市場價格,由此引導企業節能減排。

  自此,“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提法連續出現在2012年、201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首次提出要“擴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並要求2015年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

  7地試點交易冷熱不均 湖北試點交易量佔全國55%

  “根本上來説還是各地制度設計理念上的差異導致了成交量上的截然不同”

  目前全國7個試點中交易量最大的是湖北試點,湖北碳排放權交易2014年4月上線啟動,至今剛好運作一週年。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張杲向人民金融介紹,截至2015年3月31日,湖北碳市場總成交量1186萬噸(公開拍賣200萬噸、協議轉讓150萬噸,協商議價轉讓836萬噸),交易總額2.7億元。二級市場上,協商議價交易總額2億元,佔全國的32%;累計日均成交量為3.4萬噸,佔全國的55%。

  齊紹洲向人民金融解釋,湖北碳排放權交易火熱一方面原因是配額偏緊,控排企業免費獲得的初始配額為2009-2011年平均排放量的基礎上乘以0.9192再乘以70%,而湖北省近年正值高速增長時期,用5年前的排放數據去計算配額就更顯得不夠用;另一方面原因是湖北試點是唯一一個允許機構投資者參與一級市場公開競價的試點,直接帶活了一級市場交易。此外,二級市場允許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參與,市場資訊公開透明,再加上碳金融創新,共同讓湖北碳排放權交易量佔據了全國半壁江山。

  據有關專家分析,各地制度設計理念上的差異導致了成交量上的截然不同北京上海廣東等試點在制度設計上偏向政府控制,期初政府發放配額、期末政府回收配額、達到控排企業有償排放二氧化碳即可,不看重二級市場交易。而湖北試點則趨向於完全讓市場主導,通過二級市場形成價格去激勵企業減排創收。

  控排企業需逐步適應 部分企業仍存僥倖心理

  “有企業老闆抱怨,這不是變相找我們要錢嗎?”

  根據《湖北省碳排放權交易與管理暫行辦法》,湖北省納入交易的企業主體是本省行政區域內綜合能源消費量6萬噸標煤及以上的重點工業企業共計138家,涉及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12個行業,納入行業排放佔全省碳排放35%。

  而成為控排企業,意味著生産經營的成本增加,調控企業生産經營的“看不見的手”,除了産品、原料、資金、勞動力的市場價格之外,又多了碳市場價格。

  有控排企業經營者就表示,被納入碳交易範圍之後,企業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先大量生産再銷售,而是需要預估銷售情況去進行生産,儘量保持低庫存,以滿足年度碳排放的配額要求。

  也是在意料之中,一開始很多控排企業並不理解,齊紹洲介紹,有企業老闆在聽説被納入碳交易範圍之後抱怨,“這不是變相找我們要錢嗎”,很多企業也抱著僥倖心理,寄希望於多向政府要配額,而不從自身出發進行節能減排。

  張杲也坦承,對企業來説短期內很可能會增加經營成本,但如果能很好地運用碳資産工具的話,企業也是有可能獲益的。納入碳交易範圍之後由於企業每年能獲取免費的配額,企業的資産負債表上就會多出碳資産一項,就可以用作質押貸款、託管等,為企業提供較低成本的現金流。

  張杲舉例,有企業就將自己獲得的配額託管給專門機構在碳市場上進行交易,約定好託管的費用是1元/噸,這樣企業什麼事都不做就能獲取100萬的收益,説不定企業在期末配額不足購買碳配額的時候還花不了100萬。資信好的大企業還可以將碳配額在銀行做質押貸款,貸款利率甚至可以到4.4%,就算是中小企業也能拿到6%-7%利率的貸款。

  “當然一開始企業抱怨聲是很大的,但是湖北試點通過市場化機制做大了交易量,從而帶動了金融産品創新,幫助企業通過交易賺到了錢,企業也就沒什麼抱怨了。” 張杲説。

  2014 年,亞東水泥被湖北省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單位,由於近年來産能的不斷攀升,湖北省發改委發放的碳排放配額缺口較大。公司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公司制定了週密的節能減排工作計劃,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技術改造,以科技創新手段,降低單位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鼓勵資源綜合利用,儘快降低碳排放總量;另一方面,公司積極進行碳資産管理,在碳市場中逢低購入所需配額,有信心完成首個履約年度控排任務。

  “碳交易市場確實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業務增長快速的企業確實增加了成本,但從中長期來看,對於宏觀經濟來説是有好處的,有利於低碳經濟的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也催生出來新的産業,特別是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改造項目。” 齊紹洲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