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挑戰高難項目 熱情灑向熱土

  • 發佈時間:2015-05-13 10:36:52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時報記者 許卉 報道

  從一馬平川到高樓林立,從荒無人煙到熱火朝天,于家堡金融區在悄然發生巨變。為這片熱土而奮鬥的人們中有工程師也有泥瓦匠,但無論身在哪個崗位,他們都有同一個名字——建設者。勞模劉昊鵬,就是這裡當之無愧的建設者之一。他是新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工程管理部副指揮長,在一次次角色轉變中承擔重任,完成一個個高難度建築項目,將一腔熱情灑向這片土地。

  摸爬滾打 大樓裏的“活地圖”

  記者在其任職的天津新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採訪劉昊鵬,公司所在的辦公大樓便是十分有名的“蜂窩”。這裡是于家堡金融區的第一座建築物,一度是片區內的小地標。這座大樓一直讓劉昊鵬引以為傲,他曾在這裡摸爬滾打數個月,眼看著平地起高樓。

  2008年12月,劉昊鵬來到新金融公司,第一個任務就是主管建造這座辦公大樓。面對眼前的一片茫茫空地,還有第二年7月10日就要入駐使用的“硬命令”,劉昊鵬勢必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工程進行期間,劉昊鵬幾乎是吃住都在大樓裏,和施工方、建設方、監理方打成一片,拼的是時間點,打的是品質仗。回憶起當時的工作狀態,劉昊鵬清晰記得,早晨七點所有人已經開始作業,中午他們要開碰頭會,晚上八點的調度會一直到十點鐘結束,夜裏十點到十二點管理人員還要帶著問題看現場。淩晨,看似一天的事情都結束了,第二天的內容卻早已上了他的日程。“從睜眼開始就在樓裏面,一直到睡覺。”劉昊鵬説。

  最終,他們按時圓滿完成任務,這座大樓成了向外界展示于家堡未來發展的窗口,迎接著一批又一批參觀人員。站在一樓大堂,看著人來人往,劉昊鵬早已習慣了樓裏的“熱鬧”,他對這裡再熟悉不過,隨口就能告訴記者,大堂用時28天,沙盤長寬各18米;辦公層用時40天,他清晰記得當時工人們如何在沙盤下面搭建電線。他手裏曾經有一個小冊子裝滿了和大樓有關的所有內容,冊子隨身攜帶了三年多,直到紙都被翻爛了。物業管理公司進駐之後,遇到樓裏有問題,只要找到他,准保都門兒清。劉昊鵬,也因此被大家親切地稱作大樓裏的“活地圖”。

  身肩重任

  挑戰高難項目

  採訪時,劉昊鵬找到了一張“六地塊”的項目圖,那裏是他去年的工作崗位。當時,劉昊鵬負責的工程項目處於“六地塊”大基坑內,有六家總包單位在一個基坑內同時施工,交叉作業面多,情況十分複雜。“大坑套小坑,坑中還有坑。”超高層,深基坑,他笑言搞建築的人喜歡這樣的項目。然而,建築體量龐大,工程緊張、難度大,挑戰不言而喻。工程初期,他跑在一線,積極協調相鄰地塊單位配合交叉施工,確保項目如期完成。組織30多次驗收,找出影響進度的不利因素並逐一排除,確保項目進度。

  “那時早晨起來腦袋就是響的。”劉昊鵬坦言。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團隊,他巧妙運用“大棒加紅糖”,講原則也講感情。當然,在工程建設中,他同樣嚴把低碳關,注重“綠色施工”,打造綠色建築,肩負起了社會責任。

  在劉昊鵬眼中,每一個項目每一棟大樓都像是一個孩子,總想眼看著他長大成人。然而因工作需要,他總是在前一個項目完成的喜悅即將來臨時,又要轉戰新項目了。“孩子要有成人禮了,沒看著他完成,多少有點遺憾。”劉昊鵬指了指遠處的樓宇説,“但要服從大局總體安排,重新幹起來。”現在,他的任務是地下商業街。

  奮戰一線

  細節決定一切

  採訪開始時,劉昊鵬再三謙虛地表示自己不善言辭,然而在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他對每棟樓的高度、深度以及年份等數據都記憶深刻,幾乎是用準確的數據與清晰的邏輯向記者回顧了這些年在於家堡建設的點點滴滴。為何能記得這麼清晰?他回答説,細節決定一切。

  “幹我們這行,有上班點沒下班點。”劉昊鵬苦笑著告訴記者,他家住在市區,每天晚上回到家愛人與孩子都已經入睡了,早晨未睜眼他又已經離開,家有時更像是旅館,他對家人深感虧欠。

  採訪結束,劉昊鵬送記者離開公司時恰好路過他的工位。“這是您的工位嗎?”記者好奇地問了一句。“是,不過工位對我來説就是個報到的地方。”劉昊鵬笑著説。正在此時,一位剛從工地回來的工程項目經理笑著和劉昊鵬打招呼,如果不是劉昊鵬介紹,記者幾乎看不出對方是一位管理人員。“大家都是一線人員,平時不坐辦公室,都要去跑現場。”劉昊鵬也是如此。他很少停留在工位上,而把絕大多數時間都留給了建築工地。那裏,才是他真正的工作崗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