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解讀央行降息:降息仍是中性政策非“放水”

  • 發佈時間:2015-05-12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正處於轉型升級和新舊動力交替期的中國實體經濟迎來“及時雨”。不過,專家認為降息仍是中性貨幣政策操作,而非“放水”和“中國版QE(量化寬鬆)”。

  “此次降息的主要動因還是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有必要通過降低名義利率來達到降低實際利率、穩定投資增長的目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

  新出爐的部分經濟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6.2%,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6%,一季度經濟增速回落至7%。

  “從4月份數據看,國內外需求都比較疲弱,下行壓力大,經濟尚未企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這勢必需要進行逆週期的宏觀調節,把經濟增速穩住,才能為調結構、促改革提供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半年內,央行已三度降息兩度降準。一時間,出現“中國版QE”和“大放水”等議論。對此,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目前還不能説貨幣政策的基調明顯轉變,近3次降息一共下調了0.75個百分點,頻率高幅度卻並不大。”

  據王軍介紹,判斷貨幣政策的執行情況很關鍵的指標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2。3月末,我國M2餘額同比增長11.6%,低於12%左右的全年預期目標。“從M2看,貨幣政策沒有搞‘強刺激’和‘大放水’,未來貨幣政策還有預調微調的空間。”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認為,降息主要是通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升市場投資意願,使經濟景氣預期變得更好。經過前兩次降息,儘管企業名義融資成本有所下降,但由於物價仍保持較低水準,實際利率水準顯得相對偏高,再次降息符合客觀需要,仍是中性政策。

  “不應該將這次利率下調解讀為中國版QE,QE往往是在降息等常規貨幣政策失效的情況下才使用的。”馬駿認為,一些發達國家的QE是在政策利率接近於零,而實體經濟又面臨衰退的背景下採用的非常規政策手段。目前中國使用利率工具還有空間有效果,而且還有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等增加流動性的政策空間。

  降息是通過價格杠桿來解決融資貴的問題,但當前外匯佔款在縮小甚至負增長,光降價格流動性跟不上,還不能完全使資金流到實體經濟中去。因此,不少專家還提出可以通過數量型工具加以配合來解決。

  “從全球角度看,中國存款準備金率比較高,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另外,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也需要釋放流動性,以調動銀行參與債務置換的積極性。”王軍説。

  為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陸磊認為,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之間協調配合。“財政在基礎設施建設、棚改、社保方面加大投入,可以形成外生的動力和新增購買力,向企業傳遞一種市場有需求、産品有市場的良好預期,這個時候如果融資成本又是低的,短期內可以有助企業提高訂單,拉動增長。”

  此外,我國近期出臺一系列産業政策,專家認為,這也將有助於配合微觀經濟部門進行相應的自我調整,在技術結構、産品結構、區域結構等方面發生積極變化。

  “當前國家正在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等相關政策,正積極構建新的增長點和增長帶。通過區域和産業政策引導,讓企業知道可以做點什麼,以滿足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期望,符合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也使得貨幣政策可以更好地傳導至實體經濟。”陸磊説。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