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並非中國版QE
- 發佈時間:2015-05-08 20:30: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劉歡 有之炘 李雲路)近期,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中國打出一套以定向調控為主要手段的貨幣政策“組合拳”,這與一些外媒認為的所謂“中國版量化寬鬆(QE)”有根本不同。中國將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保證政策的鬆緊適度,其目的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
分析人士認為,從央行已經使用的政策工具來看,保持穩健總基調不變不是不作為,而是保持定力主動作為,在把好貨幣總閥門的同時,採用定向調控思路,使用更為靈活的政策工具,支援薄弱環節發展,並把金融改革推向縱深。
所謂QE,是指央行在實行低利率或零利率政策後,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
高盛/高華中國宏觀經濟學家宋宇表示,目前大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8.5%、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以上、信貸額度受到嚴格控制,銀行間利率一直處在高位,中國遠未達到其他國家央行因政策工具枯竭而不得不推出QE的境地。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宏觀調控的主基調是以改革開放催動市場內生力量。而貨幣政策在常規操作領域依然有較大空間,中國政府將更多采用定向調控,注重精準發力。
“中國的貨幣政策操作一直遵循年初確定的主要政策目標,主要表現為M2的增速目標等。”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儘管貨幣政策的操作工具靈活多樣,但是政策變數始終在預定的政策目標範圍內,這與歐美央行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失靈之後所採取的非常規的量化寬鬆有本質區別。
目前看來,中國常規的貨幣政策並沒有失效,央行手中還有貨幣政策的常規工具,如再貸款、利率、匯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來保證合理的流動性,維持貨幣和信貸的平穩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央行手中的各種流動性調節工具,足以維持合理的流動性,沒有必要以直接購買新發地方債的QE手段來投放基礎貨幣。法律也規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資。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指出,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及時進行預調微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過去半年,中國央行已兩次降準、降息,並通過其他流動性工具投放流動性,但實際利率仍高於去年平均水準、且基礎貨幣增速放緩。
普遍預計,在當前中國經濟運作走勢分化,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背景下,二季度貨幣政策將保持中性偏松,在繼續降準降息的同時,央行將創新並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流動性適度加速。
“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多元化的,需要統籌考慮物價、就業、增長及國際收支等目標之間的關係。”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説,“這種多重目標制與當前的中國轉軌經濟有關。”
他認為,當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一般性工具會較寬鬆,但會通過定向方式來限制,以保證釋放出的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並盡力去杠桿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專家表示,從具體操作層面來説,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適度;二是繼續將宏觀審慎管理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完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三是繼續探索和完善定向調控,促進融資結構優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一方面需要允許一些面臨著麻煩和難題的傳統行業平穩地做一些自身的調整,甚至包括有一些行業要從市場上退出;另一方面,要鼓勵一些新興的企業,尤其是網際網路創業企業、高科技行業的發展。
這意味著,傳統行業的去杠桿化進程沒有終結。中國希望通過“扭曲操作”的方式來讓更多的金融資源向新興行業集中,從而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以及市場活力的釋放。
外界普遍認為,新常態下的穩健的貨幣政策,一方面要支援經濟增長,考慮經濟增長的新特點;另一方面也要促進結構改革。定向調控而非過度寬鬆的政策,恰恰能為中國經濟積聚“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動能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