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路怒症”解壓 給社會風險鬆綁
- 發佈時間:2015-05-12 00:33:4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成都別車女司機被打事件引發的“路怒症”現象近日引發關注。公安部交管局日前表示,將加大力度查處“路怒”違法行為。
2012年至今,全國已查獲“路怒”違法行為1.04億起。從公安部門公佈的數據看,其成效可謂顯著,何以給人以“越治越嚴重”的感覺呢?
自然,這跟大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越來越高,擁堵感引發的煩躁與不安,讓人變得越來越容易憤怒有關。然而,“易怒”是廣泛性存在,一言不和就拳腳相加,偶有摩擦進而暴力相向,這種現象正成為最不確定的安全隱患。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1年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稱,群體性怨恨成為當前典型的社會心態。你往往會發現,自己處於一個互相抱怨而又充滿仇視的社會裏——富人抱怨窮人,而窮人又極度怨恨富人,除了“仇官”和“仇富”之外,還有普遍存在的“弱者心態”,人人都把自己視為弱勢群體,企圖靠矮化自身而獲得庇護,併為自己的不理智行為找到逃避責任的出口,為自己的任意行為而找到可以推脫的理由。
對此,有專家認為其原因在於,每個人所要求社會管理體制給予的,與這個體制所能給予的之間發生了巨大錯位;人們不再相信規則而又出於自保,就往往會採取過於極端的方式。其實原因有多個方面,有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有社會轉型之下積累的不滿,有規則異化之下的信仰缺失,也有精神關懷過少的社會浮躁……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隨著社會的轉型和推進,國人的“情緒引爆點”被降得越來越低。因而,關注“路怒症”的個案,需要個體、社會性反思。
于個體來説,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屬於自保的必然選擇,否則“任性發揮”之下,既可能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到別人;于社會來説,必須意識到發揮公眾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讓控制情緒保持寬容和冷靜成為共識。總之,如何從個體抓起而做好“心靈關懷”,需要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因為給個體的病灶減壓,也是在給潛在的社會風險鬆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