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耐藥性的分子機制被破解
- 發佈時間:2015-05-09 10:31:0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張曉鵬 張艷禾 記者李麗雲)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動物細菌病研究創新團隊通過長期追蹤研究,近日破解了細菌在抗生素長期使用下産生耐藥性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美國微生物學會出版的英文雜誌《抗菌藥物和化療》上。此項研究將對畜牧養殖業如何降低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的快速傳播給行業造成的危害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該項研究揭示了細菌中攜帶的質粒在不同抗生素使用條件下,通過基因重組的方式不斷獲得新的耐藥基因,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抵禦抗生素殺滅的機理。
該團隊張萬江博士以大腸桿菌作為實驗對象,經研究發現,當細菌含有一個敏感質粒或者攜帶少數耐藥基因的質粒,長期與其他含有多重耐藥質粒的細菌共存時,在臨床反覆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極易發生質粒間耐藥基因的重組和交換現象,同一質粒在不同的抗生素反覆作用下會發生不同的進化。
研究表明,在以盤尼西林為主的β-內酰胺類藥物應用較多情況下,大腸桿菌攜帶的cfr耐藥基因陽性質粒,可通過基因重組的方式將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基因片段整合到自身的質粒序列中,形成所謂的“超級細菌”。新的“超級細菌”足以抵禦臨床上10種以上的藥物作用,引起的感染不僅延緩了疾病的治療週期,同時還增加了治療成本。
張萬江説:“這項研究對於臨床有針對性地選擇用藥,從而減少細菌耐藥性的産生,保障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以及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都將有重要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