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整治旅遊業亂象不能“一整了之”

  • 發佈時間:2015-05-07 00:31:1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五一期間,雲南再曝導遊罵人事件。由於遊客購物量少,導遊在車上對遊客講出侮辱性語言,強迫購物並威脅取消行程安排。

  儘管涉事導遊及旅行社都已受到嚴懲,若不能根治以“強制購物”、“強制消費”為代表的低價競爭甚至“零團費”、“負團費”旅遊市場亂象,類似事件還將繼續重復上演。

  作為市場競爭極為充分的旅遊業,卻一直亂象頻出,可見監管這雙“有形之手”並未充分發揮作用。以此次事件為例,若非網友將視頻曝光,恐怕公眾至今無法知曉,而監管部門也難以發現並查處。在一個又一個案例中,我們看到的是相關部門不遺餘力地滅明火,而對於行業存在已久的深層次問題之暗火卻始終未能滅掉。

  層出不窮的事件表明,儘管遊客是旅行社和導遊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但由於現有的用工機制和薪酬模式,導致與遊客直接接觸的導遊陷入無底薪、無保障、無尊嚴、無身份的“四無”尷尬。遊客不消費,導遊就拿不到錢,旅行社也賺不到錢,導致“強制消費”的惡果,也成為遊客和導遊之間矛盾的起源和導火索。

  導遊罵人,自然應當受到嚴懲,但每次出事後僅僅對當事導遊和旅行社進行處罰實屬“治標不治本”。人們擔心的是,止于處罰導遊和旅行社的處理,而不剷除“強制購物”等旅遊亂象生存的土壤,無序競爭下的“低價團”甚至“零負團”等違背市場規律的問題依然存在,基本可以肯定遊客“被宰挨罵”的問題還會出現。

  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對旅遊亂象的整治也不能僅僅對導遊吊銷執照了之。起碼幾個方面都應反思,一是監管部門應該向前走一步,不僅抓好“事後監管”,還要抓好“事前規範”,完善旅遊市場的管理規則和從業者的準入機制和評價體系;二是旅行社應按規範經營,走“強制消費”或“搜刮遊客”“壓榨導遊”的盈利之道必是涸澤而漁,最終傷害的是行業本身;三是導遊需要強化職業道德、服務標準和服務意識,靠強制、責罵甚至威脅都是自取其咎;四是遊客除了積極維權、善於維權外,也應明白,在市場規則下,天下沒有免費午餐;希望出低價甚至不出錢享受高品質旅遊服務時,風險就已經降臨自己身上了。

  當下正值旅遊旺季,尊重市場,規範市場,理順各方關係,重構旅遊生態,已是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