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正文

字號:  

低價旅行團導遊辱罵遊客:因在雲南珠寶購物太少

  • 發佈時間:2015-05-06 08:5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種卿  責任編輯:朱苑楨

  “五一”小長假期間,一段近5分鐘導遊辱罵遊客的視頻瘋傳網路,視頻中這位女導遊用了“臉都不要”、“騙吃騙喝騙旅行”、“會遭報應”等激烈言辭辱罵並威脅遊客,數分鐘裏竟沒有遊客打斷或者表達不滿。

  視頻曝光後,社會輿論首先對準了這位導遊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而隨著調查的深入,關於“低價團”對遊客、旅遊從業人員以及整個行業影響的思考也愈加深入。記者調查發現,“低價團”除了強制購物的“潛規則”外,還存在強制收取高額押金等現象。專家指出,部分低價旅行團不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遊客想要維權困難很大。

  低價團

  那些沒直説的“潛臺詞”

  還原事件起因還要追溯到4月中旬, 4月12日,在由昆明前往西雙版納之前,陳春艷帶團在雲南密玉珠寶有限公司購物消費,因嫌遊客購物量較少,在旅遊車上辱罵遊客並威脅取消行程安排、中止旅遊合同,遂被遊客錄影時長5分鐘左右。5月2日,該段導遊辱罵遊客的視頻被曝出。

  從視頻中女導遊的言辭以及事後調查可知,該旅行團是一直備受旅客詬病的“低價團”,每位遊客行前僅繳納了1元的團費。所謂低價就是報團費用遠遠低於實際出行成本,不可避免,這其中也就暗藏了一些“潛規則”。

  陳春艷在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旅行合同上簽的就是“旅遊購物團”。“我是按合同來帶團的,在回昆明途中,按合同要進幾個購物店。這引起了部分遊客的不滿,説導遊黑心,還罵我諷刺我。本來是要一直帶他們去西雙版納的,因此就沒有再跟了。”

  事實上,旅行社靠低價團費引客,通過強制購物來“找齊”的行銷手段早就不新鮮了。在北京某事業單位任職的張女士就告訴中新網記者:“我前年從北京去南韓的4天團費才380元,倒也沒有強制購物,但需要給旅行社6萬元的押金,一放就是四個月。”

  被追問押金的去向,張女士略帶擔憂的表示:“也知道旅行社是拿這筆錢去投資,但為了圖便宜就沒想太多,聽説這種已經有破産跑路的了。”可見,在同樣的誘人低價中,這些旅行團卻有著不同的“潛臺詞”。

  遊客

  “低調”是有原因的

  作為“潛規則”的受害者,遊客真的不知道可能存在的風險嗎?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研究員戴學峰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有什麼樣的需求就會催生出什麼樣的服務,“低價團”確實有潛規則,但由於消費者已知其可能存在的風險且仍然消費,這就不能説是旅行社的陰謀,而應該是雙方的“共謀”。

  張女士告訴記者,報低價團時自己是知道有消費行程的,帶團導遊主要看整個團的消費額,如果團裏有人買夠了額度,就不用自己破費了。

  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報團參與這種旅行團的旅客就等於默認了其可能存在的“潛規則”,高額押金、強制購物等問題都將接踵而至。

  反觀視頻中導遊長達五分鐘的辱罵,錄製期間並沒有遊客出來打斷,不是低調而是“超低價”的團費讓遊客申訴都無法“硬氣”。對此,戴學峰指出,遊客想要更好的服務和旅遊體驗就不能貪圖便宜,這種旅行團並不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遊客想要維權困難很大。

  導遊

  低價策略中“糾結”求生

  被曝光視頻中那個霸道、強硬的女導遊,在事後接受採訪時也露出了無奈的一面。陳春艷表示:當時真的很衝動,不管怎樣確實不應該罵人,我也有不少“委屈”。

  據中國廣播網4日報道,“導遊是沒有底薪、沒有社保,然後他們就是挂在某個旅行社下,幫他們帶團,就有少許的佣金也就是導遊服務費,但這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商家可能會給她一定的返利。”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説。

  不難看出,導遊是旅行社“旅遊搭臺、消費唱戲”這一行銷策略的執行人,但在自身利益沒有被保護的情況下,不得不在旅行社低價策略中與遊客做著博弈,或霸道、或示弱。

  就職于北京人才市場報的田小姐對中新網記者表示,自己去西班牙旅行也是報團,一路跟導遊都很融洽,但途中導遊會拿出些價格不菲的紀念品讓遊客購買,多數遊客同情導遊辛苦也就買了,之後又後悔覺得太不值。

  對此,國家旅遊局監管司負責人也指出,低於成本價銷售産品,必然難以保證服務品質。在低價經營的惡性迴圈中,遊客陷入團費低價購物高價的陷阱,導遊甚至成為“魚鷹”,高壓力帶團、服務意識全無。(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