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顆膠囊的設想”與胃健康檢查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5-05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上交會上,安翰NaviCamTM膠囊內鏡機器人一如既往閃亮登場,圍觀者紛紛表示:“有了NaviCamTM膠囊內鏡機器人,以後再也不用害怕做胃鏡了。”這讓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秘書長,上海市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候任主委,長海醫院消化內鏡中心金震東教授心裏有了更多安慰。

  我國是胃部疾病的高發地區,不同程度的胃病患者總數超過3億,而每年新發胃癌患者近40萬,新發和死亡均佔世界胃癌病例的40%,位居全球首位。

  我國的消化道癌症每年超過100萬,幾乎拖垮200萬個家庭,醫療費用超過2000億人民幣,給家庭和國家都帶來了沉重負擔。

  胃癌能否有效治愈與胃癌的發現早晚關係極大。中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低於30%且生活品質極差。相反,早期胃癌術後5年生存率超過90%。

  “體檢篩查對於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治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胃鏡的不適感和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使得很多人放棄了傳統胃鏡的健康篩查。”金震東教授擺出一組數據讓人震驚。

  早癌檢出率低篩查項目或成“救世主”

  “我國胃窺鏡銷售量全球第一,鏡子型號也是最新的,可是早期胃癌發現率不足10%,遠遠低於日本70%和南韓55%。因此,造成我國胃癌死亡率是歐美發達國家的4到8倍。”金震東教授憂慮地説。

  45歲,胃“癌”的分水嶺。我國早癌檢出率低下,歸根到底是病人的疏于檢查。金教授對記者介紹説,發達國家每年會接受一次消化道內鏡檢查的人群比例超過10%,而我國每年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人數比例不到2%。日、美等國本是通過立法控制了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胃癌的高發。這些國家政策規定,公費醫療國家全包,但是有個前提,45歲以上的人群體檢時做消化道胃鏡檢查,否則如果你每年不去做,得了病國家不管了就得自費,或者保險降低。在我國,老百姓普遍疏忽消化道的體檢,體檢時不做消化內窺鏡檢查,發現早癌的意識又不強,以至於因為害怕腸胃鏡檢查的巨大痛苦而拖延檢查時間、延誤治療的案例屢見不鮮。

  2014中國消化內鏡學術大會上發佈了2012年度中國消化內鏡技術應用普查表明:我國消化內鏡專科醫師培訓制度尚處於初創階段,現有培訓方式無法滿足臨床需求,消化內鏡醫師和護士的短缺問題不容忽視,客觀上造成消化道疾病早期篩查覆蓋率低。

  在我國,面對14億人口基數,面對每萬人醫生的數量,如果借用國外的模式,在我國推行難度太大,不僅可能增加幾百萬套電子胃鏡都不夠,就是有錢買這麼多設備,這麼多醫生資源哪來?精確定位、無痛快捷的安翰NaviCamTM膠囊內鏡機器人,借用現代跨學科技術,彌補傳統胃鏡的不足,提高了醫生的服務效率和範圍,讓將來人人每年檢查都有可能,為胃部疾病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帶來福音。

  小小膠囊內鏡幫您查便可知消化道乾坤萬象

  金教授建議:“我認為每個人都要做消化道檢查,普通人做傳統胃腸鏡或做膠囊內鏡機器人。”據金教授所言,每年300人因胃鏡風險而死亡,風險人士包括高齡人士、心臟病患者、肺病患者等等,這些不耐受的人則更適合做膠囊內鏡機器人。“由於傳統的胃鏡和腸鏡檢查過程會造成不適、反覆使用有交叉感染的風險,並且還有著一定比例的並發癥發生率,造成相當部分的人望而卻步,久而久之錯過了早期發現胃病的最好時機。而且在胃鏡檢查過程中,部分操作需要鎮靜或麻醉,並對高級內鏡醫師資源有著極大的依賴,故造成部分人沒有得到早期檢查的機會。以上種種原因造成了對胃病的大範圍普查和篩查過去可望而不可及,無法達到早診早治的目的。”

  “不過,現在安翰公司研發的NaviCamTM膠囊內鏡機器人可以做到高效互補。”金震東接著説:“接受檢查者只需吞服一粒智慧‘膠囊’,15分鐘左右即可實現胃部的全面檢查。膠囊一次性使用無交叉感染風險、無疼痛、無傷害、無麻醉、無心理障礙,可以完成全方位無死角的胃和小腸檢查,適合做胃部和小腸的消化道疾病和早癌健康篩查。”金教授一邊解説,一邊翻開他所著的醫學雜誌中的研究報告引證,“安翰膠囊內鏡機器人非常適合有胃癌家族史害怕做胃鏡檢驗以及高齡、患心臟病等風險人士。”

  金震東關注國際前沿每一個消化道內鏡的研究熱點,在他的消化王國裏縱情馳騁,對技術追求卓越,不安現狀勇攀醫學高峰,充滿了人間大愛。除了膠囊內鏡,金震東還是中國超聲內鏡穿刺技術領域領軍人物。他將內鏡與超聲相結合,內鏡超聲檢查技術、超聲穿刺技術不僅能利用超聲系統判斷病灶性質,還可利用活檢針抵達胰腺靶病變等傳統活檢手段無法到達的位置,這一先進技術將為胃腸道尤其是胰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金震東在國際上首次開展超聲內鏡引導下定向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療胰腺癌的臨床研究並應邀在國際會議上作專題報告,在國內率先開展胰腺假性囊腫超聲內鏡引導下胃內支架引流術、胰腺腫瘤的超聲內鏡引導下穿刺活檢術、胰腺假性囊腫超聲內鏡引導下無水酒精注射術和超聲內鏡聲像圖的組織定徵研究。他表示,我國胰腺癌的發病率近年來呈快速上升的趨勢,每年新增病例約為5萬—6萬例,且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現時,胰腺癌佔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第4位。”金教授略為凝重地説。可見,我國消化道的健康問題是不容忽視的,正如金教授所建議的,消化道檢查列入體檢標準餐或許是防止情況惡化的當下之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