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知道周迅,也該知道魯迅

  • 發佈時間:2015-05-03 05:52: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正是因為有了那一代年輕人,有了那樣的家國情懷,才有後來的“五四運動”。

  眼下這就到了“五一勞動節”,再過兩天,就是“五四青年節”了。不知怎麼回事,我一下子想到了一個人——駱駝祥子。

  祥子肯定是個勞動者,無論他是給“人和車廠”的劉四爺打工,還是自己買輛車跑活兒,都是靠賣力氣掙錢。租賃劉四爺的車,交“份兒錢”,更有點兒雇傭勞動者的意思。自己拉自己的車,有自己的生産工具,自食其力,算是小生産者吧。從這方面講,“五一”時想起祥子,不是胡思亂想。

  祥子同時是個青年人,老舍先生在書裏提到他買了自己第一輛車時是22歲,正是風華正茂身強體壯的歲數。但即使如此,祥子好像跟“五四”扯不上什麼關係。其一,祥子所處的年代已經是軍閥混戰的時期了,距“五四運動”發生已經過去了很久。其二,雖然祥子給一位自稱是“社會主義者”的曹先生拉過“包月”,當過“臨時私人司機”,但在祥子眼裏,曹先生只是個態度和氣,待下人平等的好人。並沒有從曹先生那裏聽説過社會主義的理論學説,也沒有被指引著走上革命道路,後來還娶了虎妞,“投入車廠老闆閨女的懷抱”。如此看來,“五四”時談祥子似乎有些離題甚遠。

  不過,我堅持認為,“五四運動”對於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人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老舍先生能夠擺脫舊小説一味描寫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窠臼,塑造出駱駝祥子那樣一個城市底層青年的形象,恰恰是“五四運動”以及更早一些時候發生的“新文化運動”的直接産物。老舍先生對祥子一生悽慘的遭遇和不幸,表達出深深的不平;對祥子那樣的勞動者寄予的同情,用現在的概念説,是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顯示出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而在老捨得《茶館》,魯迅的《狂人日記》《祝福》《孔乙己》,巴金的《家》《春》《秋》,曹禺的《雷雨》等一批文學作品中,無不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對於舊時代、舊文化的憤懣、反抗,以及對改變中國社會的期望。

  “五四運動”以“新文化運動”為先聲,是沒有什麼爭論的。“新文化運動”承繼著晚清的“洋務運動”,也有其內在原因。晚清時,一場鴉片戰爭,一場甲午戰爭,老大中國大敗虧輸,顏面盡失,讓中國的有識之士發出“睜開眼睛看世界”的呼聲,主張向西方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當時有個現象值得注意,即留學日本的熱血青年特別多。要知道,日本人在數千年中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受益者,近代以來偏偏是日本人打中國最不留情面。可想而知,當那些中國年輕人負笈東渡“以日本為師”時,是懷著怎樣一種忍辱負重的心理,又有著怎樣一種“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壯志雄心。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那一代年輕人,有了那樣的家國情懷,才有後來的“五四運動”,才有再後來更加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更加翻天覆地的中國社會的進步。

  今天,距離“五四運動”的發生已經將近一百年了。當代的年輕人與祥子、閏土、覺新、周萍那一代人相比已經大大地不同了。現在的年輕人幾乎沒有饑寒交迫的感受,沒有舊家庭舊禮教帶給他們的沉重壓抑。他們享受著種種的流行時尚帶來的感官刺激,徜徉流連于電影、動漫、遊戲之中,嚮往著“二次元”空間的虛幻,動輒呼喊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隨時來一次“説走就走”的旅行。這挺好,讓人羨慕。但是,當我想起祥子的時候,我還是想説,在今天恐怕還有許許多多每日辛勞剛剛溫飽的人,甚至還有更需要關懷的弱勢群體。既然如此,我還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既“知道周迅”,也“知道魯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