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青瓷青花第一人”陳烈漢——青中文章指上新

  • 發佈時間:2015-05-03 05:52: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個粉青《雙龍戲珠》,左耳龍尾上釉顯厚,如果再薄一點點就完美了。”陳烈漢指著一件自己的青瓷作品説,“陶瓷這個行當就是這樣,手上一個哆嗦,藝術品就變成了殘次品。”

  我被他伸出的那只手“嚇”了一跳,上面佈滿了大大小小的裂紋,有的傷口下還泛著鮮紅。在聚光燈的映射下,與展臺裏淡雅的青花青瓷形成鮮明對比。陳烈漢搓了搓粗糙皸裂的手説,“哪怕裂了再長一條口子,也不能哆嗦一下。”

  就是這雙手,開創了我國青瓷青花工藝的先河。想到他每天都要無數次經歷泥巴和冷水的浸泡,我不禁問道,疼嗎?他淡淡地搖搖頭説,不疼,已經感覺不到疼了。

  邂逅青花

  “畫不出奇畫到死,不負此生了此生”

  《陶雅》裏説,“青花者也,係以深淺數種之青色,交繪成文,而不雜以他彩,亦猶畫山水者之專用墨色也”。青花雖一色,卻被陳烈漢創造了一個多彩的藝術世界。

  1962年,陳烈漢出生在素有江西才子之鄉美譽的撫州廣昌盱江之畔。陳烈漢的父母都是小學教師,受家庭的熏陶,他逐漸形成勤奮、樸實、內斂的性格。

  “小時候,採蓮的日子最開心,有蓮子可食,有荷花可摘,有荷葉可戴,妙哉妙哉。”陳烈漢對此唸唸不忘。

  他的早期青花代表作《採蓮圖》箭筒正是取材于對故鄉採蓮生活的感受。“這個箭筒光畫圖就半年有餘,作品運用現代裝飾變形的手法,將婦女早晨出去採蓮、藕塘採摘、滿載而歸,分三層連貫地展現于箭筒之上。”指著自己的作品,陳烈漢全神貫注。

  “青花畫在青白釉下增強了清澈明快的情調,整幅畫面生動有趣,但又因青色色調趨向寧靜。”陳烈漢似乎對每個細節都有著自己的哲學闡述。“青花裝飾藝術是和工藝、材料、科學緊密相結合的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這就是陶瓷藝術的天人合一。”

  對於怎樣與陶瓷結緣,陳烈漢説,是命中註定。

  陳一文是陳烈漢的中學美術老師,也是看著他長大的鄰居。“烈漢小的時候經常來我家玩,還幫著做些木工活,慢慢我發現他喜歡勾勾畫畫,還挺像模像樣的,就開始給他‘開小灶’。我是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的,沒想到這個‘傻’小子就此認準了,一門心思要考我的母校。”陳一文驕傲地説,“烈漢自幼踏實勤奮,三歲看老,在我們行當也是這個道理。”

  就憑著這樣一股“冥冥註定”的勁頭,陳烈漢如願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4年後以雙優的成績畢業留校任教。陳烈漢還記得,在畢業贈言上,一位同學是這樣寫的:烈漢,請看我們一眼吧!“那時候我一門心思地想把陶瓷研究透,極少和同學們一起玩。用現在的説法,我算是個班裏的‘奇葩’。”陳烈漢笑著説。

  事實上,這個陶瓷“學霸”也被景德鎮外面的世界深深吸引著。1990年,陳烈漢考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係(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在他的速寫本上寫下了“畫不出奇畫到死,不負此生了此生”的誓言。

  剛上研究生,導師胡美生教授就安排他到故宮陶瓷館去臨摹經典傳統陶瓷裝飾畫面,一向勤奮踏實的陳烈漢急了。“心裏很不服氣啊,我都上研究生了,還需要學習臨摹?”陳烈漢很不理解,但還是耐著性子,一筆一劃,在故宮陶瓷館臨摹了多半年。

  “每天臨摹完,夕陽西下,走在空曠的故宮裏,都能聽到自己腳步的回聲。那種感受,真是陶醉。”陳烈漢回憶説。那時候,陳烈漢就在想,這就是陶瓷帶我來的世界,這裡太美,哪怕獨自一人,也願終生相依。

  不同於傳統陶瓷藝術大師,陳烈漢有著與生俱來的景德鎮基因,又研習了中西方先進的陶藝理念,這都讓他在這個領域獨樹一幟,開始向學院派工藝美術大師邁進。

  歷練泥火

  陶藝創作水準的提升是以捨棄一切業餘時間和個人生活為前提的

  陳烈漢生於南方,求學于南北,創作過南方景德鎮青花瓷、粉彩瓷,隨著對陶藝探索的深入,他開始對北方的泥情有獨鍾。

  “1989年我在大學教《立體構成與産品設計》課時,就對立體構成中的切割、鏤空、穿插等表現技法很感興趣。”陳烈漢説。

  1995年,剛剛研究生畢業的陳烈漢在北京懷柔橋梓鎮新王峪村租了一個農家院,建起兩座窯爐,自己練泥配料。“從1995年到2007年,節假日基本上都在村子裏做陶,就自己一人,常常顧不上吃飯睡覺。”就在這個農家院裏,他熟練掌握了多種泥料的泥性,使用傳統的制瓷工藝泥條盤築法、泥片圍合粘接法、泥片印坯法等進行陶藝創作。

  有時候累了,陳烈漢就靠在院子裏大槐樹下,抬頭看著密密麻麻的樹葉,透過樹葉隱約能看到星星。“有幾顆星星特別閃,哪怕有樹葉擋上有烏雲遮住,我還是能看到它們。”陳烈漢説,“我那時候就在想,我的作品一定要像這些星星一樣,一定要讓人別一眼就看到。”

  一天傍晚,陳烈漢從村口步行回工作室,他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了。炊煙嫋嫋下,一個背著斜挎包的小女孩坐在村口的枯樹上,橘紅色的夕陽灑在她身上,她平靜地望向遠方。這幅場景最終成為陳烈漢陶瓷作品《盼》的原型,這件作品目前被英國珍寶博物館收藏。

  為何被這幅場景吸引?陳烈漢説,是因為內心深處對親人對家庭的思念。陳烈漢陶藝創作水準的提升是以捨棄一切業餘時間和個人生活為前提的,“這個時期,對‘孤獨’這個詞有了更深的領悟。藝術創作是需要安靜的,有舍才有得。”

  他也有志同道合的好友,清華大學藝術史博士周思中是其中一位。周思中對陳烈漢的現代陶藝作品頗有研究,“他多用大缸泥創作,充分發揮泥料本身粗獷樸實的特點,通過泥料的黏性和可塑性,使之成‘器’,賦器以‘境’,作品不施任何釉料,充分表現泥料在高溫燒成後所呈現的特徵,這在陶藝界是不多見的。”

  周思中對老友的藝術作風也甚為尊崇,“烈漢很少考慮作品如何賣錢,如何取悅顧客。因而,烈漢可以做一些他自己認為純粹的‘陶藝’,這是一種挑戰陶藝表現極限的艱苦勞動。”

  陳烈漢也愛思索泥性的哲學,以精神的滿足感來填補創作的艱辛。“泥條盤築法五千年前的先人就在使用,這樣的手工之美仿佛讓人看到了藝術的精髓。泥料在乾燥和燒成過程中收縮很大,容易變形和開裂,如何把握好泥性是關鍵。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燒出一件什麼樣的作品,這也是陶藝的魅力所在。”

  無數次的失敗才能鑄就一件令人滿意的陶瓷作品,不辛苦嗎?陳烈漢悄悄地告訴我,“這麼多年,我一直堅持把殘次品埋入地底下。等幾百年以後的人挖出來,他們就知道21世紀的陶人都在做什麼,我們的技藝到了何種水準。想到至少能給後人留下一段歷史記憶,哪怕是碎片,自己的心裏就覺得平靜很多。”

  陳烈漢參加全國陶瓷評比獲金獎17項,銀獎6項。作品被英國珍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南海紫光閣、中國外交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機構收藏。

  “人生只能做一件事情,再苦再累也得堅持做下去。自從走進陶藝世界,我就是這裡的人了。”説到這裡,他的眼神是嚴肅的,孤獨的,甚至是“魔性”的。

  古韻新香

  當代陶瓷應該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給後人留下屬於21世紀的中國陶瓷藝術作品

  清代畫家石濤曾説,“古者,識之具也;化者,識其具而弗為也;故君子借古以開今也”。陳烈漢始終認為,要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創出今天的陶瓷藝術作品,青瓷創作便是一場昇華。

  2003年,陳烈漢有機會到浙江龍泉,看到龍泉青瓷時不禁感嘆,一切如此完美,“沒有繁雜的紋樣,沒有過分的雕刻,簡潔造型與溫潤釉色的配合如水一般寧靜,金絲鐵線、薄胎厚釉、釉色似玉。上天為我的世界打開了另一扇門。”

  陳烈漢的“魔性”正是從青瓷開始的。

  “陳老師常常與我們討論青瓷製作的技巧,不知不覺就到了天亮。有天晚上,陳老師終於研究出來青瓷加耳的‘秘方’。在上釉前,先用毛筆蘸水擦耳朵,使其含有一定的水分,再將整個造型浸入釉中,之後再一起噴釉,燒成後釉色厚薄才能恰到好處。我現在還記得老師當時興奮的樣子。”陳烈漢的一位學生説。

  一年過年回到景德鎮,頂著濛濛細雨,陳烈漢漫步陶瓷小作坊之中,這是他每年的必修課。“看見一位老師傅正在給瓷上青花,我腦子砰的一聲,我也能給青瓷上青花呀!”青瓷青花的概念就此誕生了。

  於是,帶有青花瓷基因的他,把景德鎮的青花料帶到龍泉,畫在青瓷上,首創青瓷青花裝飾。青瓷青花的創新在業界掀起熱議,這樣的陶瓷能行嗎?有藝術性嗎?

  陳烈漢接下來的作品讓當初的設想成真,開始成為一個流派。“青瓷釉料和景德鎮瓷的釉料不同,青瓷釉料很厚,高溫燒成時流動性很大,在青釉上或青釉中畫青花,釉的流動會帶動青花紋樣的流動和暈散。”陳烈漢説,青釉上暈散開的青花也有另一番動人的美,天人合一無所不在。

  2013年,陳烈漢有150天在龍泉,2014年有120天。陳烈漢的大學班主任、陶瓷專家于長敏説,“我去浙江龍泉毛正聰大師工作室做陶藝,遇上陳烈漢。去河南洛陽考察,也遇上陳烈漢。他穿梭于各大窯區進行創作,是我們這個行當裏最勤奮的人之一。”

  上上下下、扛扛搬搬,穿梭在工作室亦是陳烈漢的生活常態。“現在年紀大了,通過搬運土胚、陶瓷也能鍛鍊身體。我可不用去健身房,工作室就是我的健身房。”哪怕説起輕鬆的話題,陳烈漢依舊認真得很。

  陳烈漢在自己的陶藝世界裏如癡如醉。當被問到除了做陶還有何愛好時,他説,讀書。“讀書,讀國外優秀作品集,讀美術畫冊等等,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讀書時間太少了。”他始終認為,陶藝是學不完的。“當代陶瓷應該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給後人留下屬於21世紀的中國陶瓷藝術作品”。這句話,陳烈漢反覆在説。

  現在,陳烈漢還有一件很遺憾的事,“陶瓷還不能被視為主流藝術,當傳統陶藝站上全國美術展覽的那一天,我定會興奮不已。”

  陳烈漢為陶瓷而生,為陶瓷而癡。陶瓷,就是他的整個世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