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閉店潮”衝垮了哪些店

  • 發佈時間:2015-04-30 06:07:2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統計,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全國主要零售企業(百貨、超市)共計關閉201家門店,較2013年關閉35家,同比增長474.29%。零售業的未來走向是否會出現“電商全面取代實體店,實體零售業將一潰千里”的局面?

  今年4月1日,已運營7年半的華堂商場北京右安門店以關門告終。

  此前一天下午,記者趕到店裏發現,閉店甩貨熱火朝天,前來採購的顧客也很多。商場一樓擺賣衣服、鞋包的促銷花車排到了電梯口,“69元”、“99元”等標價煞是醒目;二樓女裝品牌不少已經撤櫃,還有一些衣服集中在打折區進行最後的甩賣。最熱鬧的當屬地下一層的超市,海鮮水産區的冰櫃被顧客團團圍住,水果蔬菜區則幾乎被一掃而光,現場還有的顧客甚至一人推兩個購物車,裏面滿滿噹噹裝了各種食品。“關鍵是便宜,都是居家過日子的,平常價格都知道,現在大打折多買點不吃虧。”家住附近的鄭大媽對記者説,這些年華堂開得好好的,她和家人時不時就到店裏逛逛,不知道啥原因突然就要閉店,心裏還真感覺有些不捨。

  那麼,究竟為什麼要閉店?華堂方面給出的回答是,不得已而為之。華堂企劃廣告部負責人向《經濟日報》記者介紹,這家在2007年9月開業門店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雖然開業以來右安門店的營業額有所增長,但增長幅度十分緩慢。從外部看,人工成本上漲、租金居高不下,經營利潤不足以彌補總支出;從內部看,門店雖然多次進行自身調整,仍無法及時、快速地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最終導致客流和銷售提升不足。

  算上右安門店,華堂一年以內在北京市場已經接連關閉4家門店,僅剩下4家賣場和1家食品館。而這只是實體零售業閉店的一個縮影。根據聯商網統計,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全國主要零售企業(百貨、超市)關閉的201家門店中,百貨類門店共計關閉23家,超市類門店共計關閉178家;外資零售關店141家,佔總數的70%,內資零售關店60家,佔關店總數的30%。對閉店現象形成佐證的,還有2015年中國連鎖業O2O大會最新發佈的行業數據:去年國內實體連鎖業用工總量和經營面積出現首次負增長,分別同比下降了1.3%和2.3%。

  在我國消費市場整體增速放緩、經營成本上升之際,零售業出現“一冷一熱”現象,實體店景氣低迷,電商發展則如火如荼。2014年,商務部監測的5000家重點零售企業中,網路零售增長33.2%,比上年加快1.3個百分點。相形之下,專業店、超市和百貨店分別增長5.8%、5.5%和4.1%,比上年分別回落1.7、2.8和6.2個百分點;購物中心雖增長7.7%,但也比上年放緩4.5個百分點。在市場總盤子較為穩定的情況下,電商的發展無疑對於傳統零售業産生了巨大衝擊。以至於曾打算進軍零售業的娃哈哈老總宗慶後也不得不避其鋒芒:“零售業稍微要緩一緩”,因為受電商衝擊也比較大,需要及時調整,“不能一條道走到黑”。

  在這樣的背景下,記者通過深入採訪發現,實體零售業有信心也有能力在調整創新中贏得發展。

  “對於北京華堂經營來説,網路衝擊並不是最主要因素。同樣的成都伊藤洋華堂就一直保持了銷售和利潤的上升態勢。”華堂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北京華堂需要的是對自身策略和戰略佈局進行調整,調整期內出現關店、開店、業態調整等行為都屬正常。北京市場雖然成熟,但是潛力巨大,伊藤洋華堂不會削減在京投資,未來肯定會走上擴大發展的道路。

  據了解,右安門店將是華堂在北京關閉的最後一家門店。為應對新的市場形勢,北京華堂正在加速調整,集中力量提升績優店舖的效率。去年5月,北京華堂高層進行人事調整,原成都伊藤洋華堂總經理今井誠調至北京,加速公司業務的變革。另外,隨著顧客對於商品品質需求日益提高,精品超市市場前景很大。2013年起,華堂在北京打破了單一的GMS業態模式,開始嘗試精品超市。三里屯食品館作為北京華堂新的業態形式,今後將著力發展。

  “國美用業績的增長證明電商沒能擊潰線下,線下實體店仍然有巨大的活力。”國美總裁王俊洲表示,線上和線下只是消費者來回遊移的不同購物場景,互為補充、互為協同。消費者在純網購的一輪狂熱後逐漸回歸理性消費,逐漸形成了購買快消類和低端商品優先選擇線上,購買需體驗、安裝及完備的售後服務的商品時,更願意選擇線下實體店的趨勢。因此,國美積極發力線上,堅持做強線下,2014年新開實體門店145家,改造大店100家,並拓展聯營店154家。通過實施全渠道發展戰略,去年國美營收增長7%,凈利潤增長43%。

  目前看,無論是線下實體店、線上電商或移動端,競爭的一個關鍵點在於誰能更好滿足消費者追求高性價比的核心需求。今年3月13日至15日,國美舉辦了類似美國“黑色星期五”的購物狂歡節,以204.65%的銷售額增幅刷新了家電零售行業的紀錄。這期間,不僅國美線上的流量和交易額暴增,國美線下門店也出現了顧客蜂擁搶購現象,3天銷售額同比提升89.3%;此外,國美大家電品類的客單價高達4500元,全品類客單價也達3400元,遠超純電商平臺。國美促銷成功表面原因是以全網最低價贏得了人氣和商機,實則是堅持不懈加強核心競爭力建設,由場地經營真正轉向了商品經營,依靠低成本、高效率供應鏈形成了競爭優勢。

  對於很多實體店銷售遭遇的困境,包括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在內的行業專家都強調了這樣一個觀點,不是電商太強大,而是傳統零售業太弱了。實體零售企業要挖掘優勢,回歸零售根本,服務於不斷變化的消費者的需求。比如,需全力提升傳統門店的核心價值,強化門店體驗、賦予門店新功能,實現門店與網路的完美組合。

  綜合多種因素分析,在國家鼓勵發展“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的大背景下,更多零售企業將加快轉型升級,轉向全渠道發展,實體店面的大調整還將繼續。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的有關調研報告預計,為削減實體店經營成本,適應O2O融合深化的趨勢,下一步實體店的網點佈局將加速調整,關掉部分經營慘澹的門店,調整部分門店改作服務於網上業務的倉庫中心,部分網點佈局也將結合網上銷售特點和物流配送中心佈局情況進行優化,更加貼近生活小區,更好地與網路購物相結合,完善網訂店取等方面功能,以贏得客流和商流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