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鈕文新:以股權融資促進實體經濟去杠桿化

  • 發佈時間:2015-04-28 08:45: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4月17日,證券業協會等四部門聯合下發融券新規,引發週邊股市大幅震蕩;4月18日,證監會緊急做出澄清,表示通知的目的是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平衡發展,不是所謂的鼓勵賣空,更非打壓股市。隨後的4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全面降準並定向降準。專家認為,這兩項金融政策絕不是簡單地對衝,而是“試圖以真實資本置換虛擬資本”,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互為表裏,要保持應有的匹配度。

  這兩周股市投資者一定很鬧心。但冷靜下來,投資者是不是可以更多地揣摩出一些股市未來的趨勢?其實,不管本輪牛市是不是“人造牛”都沒關係,只要這個“人造牛”是“改革牛”,哪怕是“改革牛+資金牛”,只要不是“杠桿牛”,釋放出的就是積極的信號。

  觀察人士認為,本輪“牛市”被中央寄予厚望,不僅要通過它推動中國經濟創新發展、轉型升級,還要通過它實現中國國有資本的深化改革,並借此參與全球實業資本爭奪。當然,還有一個很大的現實問題也必須依託股市加以解決,那就是實體經濟去杠桿。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統計數據,中國企業債務率早已超過100%,遠遠高於80%的國際安全線;如果再將各級政府顯性負債加總,中國經濟總體負債率則高達165%。儘管這個數據遠不及歐美等國動輒200%甚至500%的負債率,但目前作為弱勢貨幣經濟體,這樣的負債水準已經十分危險了。從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看,要去杠桿、要降低債務率,用緊縮貨幣政策試圖收回債務的手段不僅無效,而且會讓經濟受到重創。

  怎麼辦?唯一的道路就是加大股權融資規模,從而降低企業負債率。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巨大,如果我們依然採用緊縮貨幣的方式、試圖通過減少企業貸款的方式去杠桿,那結果一定是中國經濟惡性迴圈。

  早在2014年3月,光大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盛宏清曾提醒説,企業付息負擔較重。據他統計,2013年新增貸款不到9萬億,而企業利息支出就達到5.6萬億,佔新增貸款總額的60%;佔當年17萬億元社會融資總額的35%。

  新增貸款的60%用於支付利息,只有40%是在支撐企業經營,這樣的情況還不夠嚴重嗎?當然嚴重,所以必須予以改變。怎麼改變?加大股權類融資,在降低企業財務負擔的同時加厚企業利潤,讓企業有能力擴大在新興領域的投資,並實現轉型升級。

  所以,股市很重要。但是,絕不能允許一方面通過股市降低實體經濟的杠桿,而另一方面股市自身又杠桿無度。適度的杠桿可以活躍股市,但股市“杠桿泡沫化”比實體經濟“杠桿泡沫化”更危險,萬一因為某一緣故引發股市下跌,哪怕是正常的深度調整,都有可能刺破股市的“杠桿泡沫”。

  因此,要兩大措施並舉。第一,打掉傘形基金,抑制股市信用過度,這是一個必然的選項;第二,央行加大降準力度,向金融系統釋放長期流動性,創造有利於資本形成的金融環境,這當然也是必然的選項。

  兩項政策同時祭出可謂一舉多得。其一,按照既定方針和時點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扭轉金融短期化趨勢,促進資本形成;其二,給股市去杠桿,讓真實資本置換虛擬資本,確保股市“改革牛”更加堅實,而不是建立在“脆弱的杠桿上”;其三,避免因為股市去杠桿而發生踩踏,或幅度過大、時間過長的調整,為改革贏得主動、贏得時間。

  如果再從央行有意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低的結果看,我認為,我們一直強調的中國金融短期化的問題,已經引起中央政府高度關注,而現在正在著力轉變。

  (作者係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