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大教授橫山禎德建言借鑒東京灣

  • 發佈時間:2015-04-30 03:32:5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志彥 本報實習生 舒抒

  自貿擴區,臨港意外“落選”,這座新城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上海名字帶“海”,卻離海洋城市仍有差距,今後規劃如何做足海洋這篇文章?

  近日在上海臨港滴水湖畔舉行的2015中國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上,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橫山禎德指出,上海作為新興城市圈中心,與日本東京有許多相似之處,或許東京灣和東京都的開發能給上海臨港一些借鑒意義。

  臨港可以成為重要的“城市核”

  橫山禎德認為,大城市在這個時代是一個不斷成長、變化的概念,大城市圈要應對全球化進程帶來的時代變化,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多核化”。以東京灣為例,最初東京灣以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為主,但不久後便出現商業化和智慧化用地,包括空港,這些都是城市內核。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知識經濟、交流經濟、城市經濟時代,工業園、會議中心、辦公樓群、商業設施的用地已經遠大於傳統工業用地,附加價值亦遠超後者。

  當然還有碼頭和港口。橫山禎德表示,今天上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東京灣也是大港,只是計算時把東京灣拆分為了幾個港口。他建議上海可以借鑒東京,將更多碼頭舊倉庫現變廢為寶作旅遊目的地。此外,浦東空港也對臨港發展有重要意義,類似于東京羽田機場,該機場現已成為東京灣經濟交流的核心之一。橫山認為,浦東機場到臨港只有20至30分鐘,這賦予臨港非常有利的地理環境,也是臨港的一個重要吸引力。

  與東京一樣,臨港附近馬上將會有新的迪斯尼樂園落成。橫山禎德認為,迪斯尼對於上海不只是一個濱海遊樂園,更是一個酒店、會議、旅遊的集聚。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大型酒店和多個CBD 以及商業設施圍繞臨港,使臨港成為上海重要的“城市核”。“談臨港一定要先談上海,從上海和整個中國的視野出發,再去看臨港發展。”

  彌補上海與世界“最後的差距”

  此前,橫山禎德和他的研究團隊對中國城鎮化做了一個量化試驗。根據他們的指標體系,上海在大指標的環境排名中排第七位,經濟排名第二,整個綜合排名也是第二。

  重要的是,在27個小指標中,上海在“廣域指標”這一項排名全國第一,遠超排第二位的北京。橫山禎德認為,從人口關係看,兩大國際機場幫助上海聚集了更多城市功能。這也是上海在廣域輻射指標中排名第二的重要原因。對上海而言,目前更重要的是輻射周邊,而不僅僅是一家獨大。此外,在橫山禎德的指標中,上海的“開放度”排在全國首位,“創新創業”排名第八。

  根據橫山的研究,上海的商業環境、生活環境已經達到全球領先水準。但是,上海的自然環境、污染狀態、文化發佈能力等在全球城市中排名較低,而在某種意義上,這些就是上海與全球城市間最明顯的差距。那麼臨港需要做點什麼?答案不言而喻,彌補上海與世界“最後的差距”。

  2001年,中國開始加快城鎮化進程,提上議程的還有大城市群發展。橫山禎德表示,大城市群將成為未來東亞格局的主題。在中國,大城市群就表現為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在他看來,臨港的定位,首先便是補足上海的海灣優勢。從人口分佈來看,杭州灣地區人口非常稀少。上海雖然地處海邊,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臨海城市。在臨港,上海擁有非常優質的海灣條件,這樣的條件必須用足、用好。他再次提及東京,表示東京都之所以發展迅速,很大的一點就是用好了東京灣的有利條件。

  橫山認為,過去15年的城鎮化基本覆蓋兩方面,工業園區以及住宅區,但對於城市發展來説始終較為單一。如何讓臨港成為上海的城市內核之一,首先是聚集人氣,還要聚經濟,此外還要聚集全球人才,“把好的東西都吸進來”。

  吸進去和吐出來的博弈

  橫山比喻臨港的發展會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拔河,如何把全國和區域資源“拔”到臨港,爾後如何輻射周邊,服務産業結構調整、城市群構建以及交通格局改善,這些都是眼下需要完成的。

  臨港應該怎麼做?橫山表示,臨港首先要把幹線交通和城市核做好,這是第一大課題。第二,臨港要找到時代需求和用地需求,包括醫療健康、文化時尚、對外交流、高等教育、科技研發等。此外,還要把住宅融入上述幾點,才能讓臨港成為上海重要的內核。此外,橫山認為臨港還需要一枚“起爆劑”,就是政策支援。東京有日本一整套的國家支援,那麼臨港有什麼?答案更明顯,自貿區。

  在橫山禎德看來,現在浦東的南部,也就是今天的臨港地區,要建立一個新的中心,必須去思考、設計一些眼睛看不到的東西,即社會體制的設計,使城市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載體。其中最為基本的,就是創造就業,以及吸引人氣。他表示,就業必須出現在城市系統構建的伊始,如果雇用問題能夠徹底解決,那麼多層次的城市制度設計就有了實現基礎。

  一般在考慮社會系統時,大家都會想到要創造新的産業。橫山則指出,這種想法應該結束,人們應該考慮符合新時代的要求。社會系統是技術邏輯和社會價值觀多重組合的結果,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系統,以及以訴訟系統為代表的法律體系,都是典型的社會系統。

  在中國未來發展中,城市型的公共服務活動首先要圍繞城市中心進行。例如,發展城市型製造業要逐漸向中小型企業靠攏,同時向多樣化的産業形態靠攏。在這一點上橫山支招上海借鑒義大利模式,因義大利中小製造業發展得非常理想,同時該國的設計創新、科技創新與中小企業貢獻密不可分。

  文化和醫療的新實踐地

  在專家眼中,臨港新城完全能夠通過一系列城市活動成為構建新的社會系統的實踐地,而新社會系統不僅能夠幫助GDP增長,帶動産業融合,還能夠嵌入城市生活,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以商業藝術為例,中國商業藝術的受眾還比較小,但在世界範圍內,商業藝術的欣賞人群是很龐大的。臨港完全能夠成為吸引全球商業藝術消費者的聚集地,包括時尚、影像、劇目、平面設計等都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人口也勢必出現爆髮式增長。

  當今世界時尚中心主要在歐洲,巴黎、米蘭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時尚勝地。那麼上海有沒有可能成為世界時尚中心?橫山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我們完全可以在臨港新城討論這樣的可能性”。他表示,臨港幫助上海成為世界文化時尚中心,不單是追求中國傳統的文化精髓,而是要向世界傳送中國現當代的文化因子。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化時尚活動吸引中小企業加入,開發新的CBD和酒店、餐廳、劇場,讓整個臨港更具人的鮮活,有更豐富的文化演繹。

  慢性疾病醫療的相關新實踐也可率先在臨港開展。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以及一些癌症等,目前中國此類患者也越來越多。橫山認為,一個優秀的城市在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治療的同時,還要提供一些超越醫療的綜合性服務。他建議,可以把適合慢性病患者完成的簡單工作加入商業文化活動中,讓慢性病患人群不僅得到生理上的醫治,也能收穫社會價值。

  製造業的發展能夠推動科學的發展,但是文化引擎的驅動力需要時間的培養。開發沿海周邊地區的設想和計劃,也許並不是每一個構想都能最終實施,但是它的影響力一定能夠超越時間,影響到整個城市群的開發。橫山禎德説,上海可以借鑒東京經驗,在此基礎上或許還能做得更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