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展超級雜交水稻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發佈時間:2015-04-30 01:30: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現有13億多人口,很快就會達到14億,同時,我國的耕地在逐年減少,面對這種人增地減的嚴峻形勢,惟有通過科技進步大幅度提高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産量,才能解決全國人民吃飽飯的難題。為此,我們正在實施三項糧食增産工程。

  第一,選育每公頃産16噸稻穀的超高産雜交稻品種。追求作物高産、更高産是永恒的主題,水稻是我國也是世界的第一大糧食作物,為了大幅度提高水稻的産量,日本率先於1981年開展了水稻的超高産育種,計劃在15年內把水稻的單産提高到每公頃12噸,但是時至今日,34年過去了,尚未實現。國際水稻研究所于1989年正式啟動了選育超級稻(super rice)後改為新株型稻的研究,計劃到2000年育成每公頃産12—12.5噸的超級稻,同樣,至今也未成功。由此可見,要育成每公頃産12噸高産的超級稻,難度極大。

  為了滿足全國人民在21世紀對糧食的需求,農業部和科技部分別於1996年和1997年立項和啟動了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分四個時期的産量指標(100畝平均)為:第一期:1996—2000年,10.5噸/公頃;第二期:2001—2005年,12噸/公頃;第三期:2006—2015年,13.5噸/公頃;第四期:2016—2020年,15噸/公頃。

  通過形態改良和利用亞種間雜種優勢的技術路線,加上我們團隊不辭勞苦地鑽研攻關,上述産量指標均逐一按期和提前實現了。第一期的代表品種是兩優培九,是與江蘇省農科院合作選育的,21世紀初的幾年間,在大面積生産上應用,最高年推廣面積近千萬畝,平均畝産550公斤左右;第二期的代表品種是Y兩優1號,2014年的種植面積達800萬畝,平均畝産600公斤左右;第三期的代表品種Y兩優2號,2012年在湖南隆回縣,百畝片畝産926.6公斤(13.9噸/公頃),2013年開始推廣,2014年種植面積100萬畝以上,産量又上了一個臺階,畝産為650公斤左右;第四期代表品種Y兩優900,2014年在湖南有四個百畝示範片畝産超千公斤,其中溆浦縣創畝産1026.7公斤(15.4噸/公斤),遙遙領先於全球。預計大面積推廣後單産又可再上一個臺階。生産實踐表明,這個臺階的高度為50公斤/畝。

  理論上,水稻蘊藏著巨大的産量潛力。當前,我們正在向16噸/公頃攻關,代表品種是超優千號,形勢很好。4月9日在海南三亞召開了現場觀摩會,三百多位專家和種業界人士目睹了該品種的特優表現,個個感到驚喜萬分,印度著名育种家Ish Kumar 博士在現場留連忘返,問他的感受,回答是“More than excited(加倍的激動)”,目前該品種處在黃熟期,歡迎對超級稻感興趣和持懷疑態度的人士到三亞參觀、考察和指導,“百聞不如一見”。

  第二,“種三産四”豐産工程,即種三畝超級雜交稻,産原有水準(前5年平均)四畝田的糧。此項目主要在中低産區實施,2007年在湖南省率先啟動,20個示範縣參與了項目實施,其中有18個縣達標,即比2002—2006年五年平均單産增加了33%。2014年擴大到52個縣(市、區)共1146萬畝。項目8年累計種植面積4335.3萬畝,增産稻穀47.33億公斤。計劃力爭2017年發展到1500萬畝,産項目實施前五年(2002—2006年)平均單産2000萬畝的糧食,等於增加了500萬畝耕地,可年增糧食20億公斤(2002—2006年五年平均單産約400公斤/畝)。四川、貴州、安徽、廣東、廣西、浙江、河南等省(區)也要求參與該項工程,其中廣東、貴州、廣西、四川、安徽已啟動實施,效果很好。建議此項目納入國家計劃,在5年內全國發展到6000萬畝,産出現有水準8000萬畝的糧食,即等於增加了2000萬畝的稻田。按畝産400公斤計算,能年增糧食80億公斤,可供北京或上海特大城市人口全年的口糧。

  第三,三分地養活一個人的糧食高産工程,簡稱“三一工程”,即三分地年産糧360公斤(畝産1200公斤),足夠一個人全年的口糧。這項工程,2014年開始在湖南省16個縣的高産地區實施,有三種模式:一是雙季超級稻,早稻畝産550公斤,晚稻畝産650公斤;二是一季超級中稻+馬鈴薯,水稻畝産700公斤,馬鈴薯畝産2000公斤(折合稻穀為500公斤);三是春玉米+一季超級稻,玉米畝産500公斤,水稻畝産700公斤。2014年採用雙季稻模式的湘潭縣和醴陵縣産量達到設計指標,如湘潭縣雨湖區,310畝示範田,早稻平均畝産584.5公斤,晚稻平均畝産662.5公斤。採用超級雜交稻+馬鈴薯模式的石門縣、龍山縣、永順縣,全年畝産原糧都在1200公斤以上。這項工程,要在有關部門的支援和配合下,力爭到2020年發展1100萬畝,佔湖南省耕地面積19%,産出的糧食可供全省一半人口之需。建議生態條件與湖南相似或更好的省(市、區)可借鑒湖南的經驗,因地制宜地實施這項工程,為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

  科學技術發展無止境,預計每公頃産16噸的超級雜交稻,可望明年成功實現。但我對此並不滿足,老驥伏櫪的精神在激勵我,要向更高的産量攻關,爭取在我90歲之前育成産量更高的超級雜交稻品種。

  (科技日報北京4月28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