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面降準預示貨幣政策步入新週期

  • 發佈時間:2015-04-28 09:36:46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2月5日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以及3月份動用降息利率杠桿等總量工具後,日前央行再次將存準率大降100個基點,預計釋放萬億元流動性。在內外壓力上升的大背景下,全面降準預示貨幣政策步入新週期。

  對衝宏觀經濟緊縮

  目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處於週期回落和結構調整的壓力集聚期,同時體現在經濟總量增長放慢和經濟結構出現調整兩個方面。這使得在宏觀政策目標的平衡中,“控風險、防通縮”的重要性增加。2015年,中國經濟延續了2012年以來的下行走勢,一季度GDP增速僅為7.0%,遠低於2008年至2012年年均增長9.3%的水準。一季度GDP環比折年僅5.3%,GDP平減指數為-1.1%,是2009年以來的二次通縮。

  內外部結構調整壓力加大,國際收支正經歷艱難的“再平衡”過程。過去5年,經常賬戶盈餘已從2007年佔國內生産總值峰值的10%降至2013年的2.1%,較2012年下降0.5個百分點,為9年來的最低水準。央行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末,外匯儲備減少1100億美元,餘額3.73萬億美元,這已是這類儲備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且創2013年12月以來新低。

  國內投資消費正在經歷艱難的“再平衡”。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的持續下移,從2009年33%的增長速度回落至今年一季度的13.6%,投資對GDP的拉動作用從2009年的8.1%降至去年的4.2%。投資率的大幅下降,以及産能過剩週期的雙重疊加導致對工業産生持續的負向壓力。從PPI走勢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自2012年2月始連續37個月負增長,打破了1997年通縮週期創下的31個月最長記錄。因此,釋放一定的貨幣流動性對衝不可避免。

  對衝“全球貨幣戰”風險

  對外貶值還是對內放鬆一直是央行貨幣政策的方向性選擇。從央行貨幣政策立場上看,兼顧市場供求、一籃子貨幣匯率,引導市場預期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是主要目標,中國不會加入“全球貨幣戰”,也不會任由貨幣大幅貶值。

  儘管目前人民幣匯率波動性上升,但中國仍在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區間波動。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幅度為0.9%,遠不及同期韓元兌美元3.3%,以及新元兌美元4.2%的貶值幅度。而人民幣兌非美貨幣依然呈現強勢,並沒有加入貨幣貶值。

  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甚至是小幅向下波動,對於維持金融資産穩定,防範大規模資本外流風險,控制海外負債風險,降低債務負擔,以及穩定經濟增長預期都是有利的,符合當前中國的經濟利益。因此,選擇對內貨幣放鬆要優於對外的貨幣貶值。

  對衝債務高成本

  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2年,我國非金融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債務佔GDP比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債務總額由25.8萬億元上升至91.6萬億元,杠桿率由139.3%上升至176.3%。其中,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問題尤為突出。根據社科院金融所的研究報告,截至2012年底,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在65萬億元左右,相當於GDP的125%左右,遠遠高於發達國家企業債務50%—70%的平均水準。而2013年至2014年隨著宏觀經濟下行和有效需求不足,企業部門負債率進一步上升,通過降息、降準以及定向寬鬆等貨幣工具降低債務融資成本勢在必行。

  對衝“資金池”缺口

  總體而言,近幾年,金融和政府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在上升,然而,居民企業、國外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在下降。貨幣結構變化所反映出來的一個重要轉變是中國貨幣創造的“脫實向虛”傾向。因此,當前貨幣政策正在向定向調控轉型,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信貸政策與産業政策協調配合,在重點發展産業領域保障適度流動性,實施定向、定量、定期寬鬆。

  從外部大環境看,隨著美國QE政策退出引發全球貨幣金融週期的新拐點到來,人民幣資産擴張的內外環境正發生趨勢性改變,可能意味著中國將進入一個外部“結構性偏緊”的常態化的貨幣新環境。美元進入強勢週期,外匯流入出現縮減甚至負增長,可能切斷我國基礎貨幣主要來源。因此,央行主要是盯住“流動性水準”而非“流動性總閘門”,以提高貨幣政策的彈性、靈活性和前瞻性。

  貨幣政策有進一步動用利率杠桿的空間

  中國貨幣政策的“雙降”空間被打開,未來中國貨幣政策仍有進一步動用利率杠桿的可能性和空間:一是由於央行逐步退出常態干預,明年央行口徑的新增外匯佔款會進一步下滑,在基礎貨幣需求變動不大的背景下,意味著基礎貨幣缺口將更大。

  二是考慮到當前全球不確定性風險依然頻出,國際大宗商品、能源價格進入下行週期,而國內去産能過程緩慢,特別是美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處於歷史低位,因此,如果美聯儲不提前啟動加息,貨幣政策仍存在進一步降準的空間。

  三是從存準率水準看,中國經濟常態時期的存準率在10%—12%,目前的存準率水準是因2005年至2011年期間較高的國際收支順差而形成的。然而從國際收支差額看,高存準率的必要性已經大大折扣。

  除了連續降準、降息之外,貨幣政策的目標主要是提高貨幣政策效率,優化央行資産負債表結構推進政策框架改進。隨著國際收支趨於平衡,以及前些年受制于匯率和結售匯制度安排的被動投放——外匯佔款壓力已經減輕,我國需要調整央行資産負債表規模和結構,調整國內資産規模和資産組合為實體提供流動性,未來可以適當創造“債券池”來對衝“貨幣池”水位下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