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進口原油使用權今年或放開3000萬噸

  • 發佈時間:2015-04-23 07: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油進口權放開的“風”正在吹起。

  “國家要淘汰落後産能、體制要放開,讓民企享有更多權利,必然要放鬆原油進口管制。今年會先從使用權的放開開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國際交流與外企委員會秘書長龐廣廉近日在“第八屆中國地煉市場與發展峰會暨第七屆中外油商高峰論壇”間隙對上證報記者説。

  據他透露,進口原油使用權今年會先放開十余家,估計能放開3000多萬噸。屆時,企業進口的原油不再進入中石油、中石化[微網志]的排産指標,拿到使用權後可委託中化或中石化進口,“這樣權利就比較大了。”

  “但這還不是直接進口。下一步,自營進口也會放開,海外有資源的公司會率先被授予(進口權)。總體上,原油進口放開慢慢在起步。”他告訴記者,中國政府最近一直在放寬監管政策,今年2月份正式委託石化聯合會做“進口原油資質審核工作”。目前,聯合會網站上已公佈了在全國召集專家的辦法,篩選、資質審核工作將正式開始。到目前為止已初步篩選了30多家企業,將從中選定10多家。

  去年8月,廣匯能源公告稱,已獲得商務部賦予的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獲安排2014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20萬噸。由此,原油進口權向民企開放的大門率先在新疆開啟。

  “未來這10多家中也將包含一些地煉企業。總之,國家政策鼓勵地煉企業走向世界,淘汰落後産能也是大勢所趨。”龐廣廉説。

  對此,生意社總編劉心田告訴上證報記者,面對原油進口權放開的機遇,地煉企業要繼續發揚反脆弱性的優勢,並需要石化聯合會等各類平臺的支援幫助。後者將是地煉轉型升級很好的渠道和手段。

  “另外,總理曾提到‘網際網路+’,其實地煉是不是可以提‘地煉+’——不僅技術升級,包括産業、制度、經營都要升級。這方面,一些地煉企業已走在前沿,在産業延伸和跨界合作上都做了些嘗試。而隨著原油進口的逐步放開,地煉更需要先練好‘內功’。”劉心田説。

  中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舒朝霞則表示,關於原油進口國家已經準備了新的政策,有資質、有能力的可以進口原油。但需要建立市場的監管,包括準入、退出、稅收、收入、品質安全環保等監管措施都要建立,以保證公平競爭的環境。

  自加入WTO[微網志]後,中國的原油進口貿易分為國營和非國營兩類。其中,國營貿易進口權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團[微網志]、珠海振戎5家央企手中。非國營企業雖也有進口原油的配額,但2002年原國家經貿委規定,原油非國營貿易配額只能用於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煉廠加工。這意味著,進口回來的原油必須被列入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排産計劃。

  在這種情況下,地煉一直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使用的原料也多為燃料油。今年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通知稱,已建成投産、尚未使用進口原油的原油加工企業,經確認符合條件並履行相應義務的前提下,可使用進口原油。這意味著許多符合條件的地煉將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

  根據通知,新增用油企業有三個“量化”標準需滿足:一是擁有一套及以上單系列設計原油加工能力大於200萬噸/年(不含)的常減壓裝置;二是煉油(單位)綜合能耗小于66千克標油/噸;單位能量因數能耗不超過11.5千克標油/(噸·能量因數);加工損失率小于0.6%;噸油新鮮水耗量小于0.5噸;原油儲罐容量符合有關要求;三是淘汰企業所有設計原油加工能力200萬噸/年(含)以下常減壓裝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