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大淤”成了“聚寶盆”

  • 發佈時間:2015-04-23 03:31: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呂兵兵通訊員姜潘峰趙磊

  山東省魚臺縣素有“江北魚米之鄉”之稱。去年,在該縣老砦鎮的瑞田生態農業科技園區,這裡養殖的“台灣泥鰍”又獲豐收。“每個養泥鰍的標準化池塘有5畝水面,每斤泥鰍批發價17.5元,一個池塘銷售收入50多萬元,純收入超過25萬元。”園區經理王志河説。

  魚臺縣副縣長李清霞介紹:“近年來,魚臺發展現代農業,著力引導農業企業、工商資本、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建或領建現代農業園區,以此為平臺和載體,帶動面上農業水準的提升。”

  王均偉,山東濟寧利得來種豬繁育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這個園區的投資者和掌舵人。“這裡東瀕南四湖之一的南陽湖,地勢低窪,叫‘北大淤’。因為這裡基礎條件差,租地成本低,公司2007年5月在此建設了苗豬繁殖場、肥豬養殖基地和現代化屠宰場。目前,這裡生豬存欄量5000多頭,年出欄育肥豬1.5萬多頭。”王均偉説。

  養殖産生的糞便污染了周邊環境,周邊村民意見很大。對此,王均偉在魚臺縣農村能源辦公室的幫助下,投資400多萬元建設了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工程,每年可消化豬糞7000多噸。

  “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如何利用大量的沼氣、沼渣和沼液?”王均偉説,正在此時,魚臺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政策傳到他耳朵裏,規模化流轉有補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有配套等政策吸引了他。於是,他建設了魚臺瑞田生態農業科技園區。針對地勢特點,實施“深挖水池搞養殖,築高臺面搞種植”;依託養殖場糞便和沼氣資源,發展綠色水稻、蔬菜種植和“台灣泥鰍”生態養殖,實現生態迴圈發展。

  李清霞説:“園區由農業企業領建,投入能力足,管理能力強,能夠保障園區建設水準,這是農民合作社和大戶等不能比的;企業熟悉農業特點和規律,園區發展生態迴圈農業,産業鏈條長,效益點多,這是工商資本所欠缺的。”

  據了解,該園區已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修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還建設了沼氣發電站,供公司園區和周邊村莊照明、取暖、做飯使用。同時,園區還建立了現代化管理制度,保障高效規範運作。産業鏈條方面,有苗豬繁殖、生豬育肥等環節,今年預計年銷售收入可超5000萬元,純利潤可達600多萬元。

  在園區北面的晁莊村,該村村民、養豬場職工趙青春領著記者來到廚房。“我家通上了生態園生産的沼氣,做飯、燒水、照明都靠它。”趙青春樂滋滋地説,他在園區工作有6個年頭了,是養豬場的飼養員,每月工資3000元。

  王均偉介紹,晁莊村230戶村民全都用上了免費供應的沼氣,每年為村裏節省費用20多萬元。公司從周邊村莊招聘了50名職工,農忙季節還雇傭100多名零散工,每年工人工資就有300多萬元。

  “此外,園區的發展壯大還增加了農民的土地出租收入。”老砦鎮黨委書記張華山説,“土地流轉租金短短6年時間內從500元漲到了1100元,昔日的‘北大淤’變成了‘聚寶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