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超市“觸網” 頻頻“觸礁”(圖)

  • 發佈時間:2015-04-17 08:34:37  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家觀點

  已經開網店的超市,線上業務大多缺乏特色,同質化競爭激烈;目前看來,超市試水電商仍以失敗居多,目前仍沒有摸索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其覆蓋的品類不如實體店豐富,價格優勢也不明顯;傳統超市想要線上和線下齊頭並進,目前尚需時間考驗。

  銷售商品達100多種,多為南韓進口産品,包括食品、母嬰用品、家用電器等,價格多集中在百元左右……近日,易買得入駐天貓開設“emart官方海外旗艦店”,經歷了去年年底天津門店停業的易買得超市,此次以“觸網”的方式實現“復活”。記者梳理髮現,不少大型連鎖超市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爭相“觸網”,但目前仍是輸多贏少。專家表示,超市進軍電商的道路依舊任重道遠,如何用好“網際網路+”找到適合的商業模式,這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易買得網上“復活”

  易買得此次“重生”顧客買賬嗎?記者體驗發現,一款南韓進口零食罐裝混合堅果賣得最好,銷量近1000件;最貴的一款為價值3882元的南韓進口電飯煲,目前尚無人問津。除了易買得“觸網”, 沃爾瑪控股一號店,“樂天瑪特館”在天貓正式上線,大潤發投資的飛牛網已上線一年多……傳統超市進軍“網際網路+”似乎星火燎原。

  “以易買得為例,線上所賣商品,主要是特産零食、生活用品、小家電等,這些主要是赴韓旅遊的人氣商品,瞄準的是海淘網購消費者。”知名電商觀察員魯振旺表示,中國網購市場年增長率達40%,“觸網”也是目前超市的轉型方向之一。

  轉型無奈之舉

  受租金上升、人工費高漲、電商衝擊等因素影響,本市多家連鎖超市接連關店,有的是“全部撤出”,有的是減少門店“收縮戰線”,有的則是“兼併重組”。大超市真的遭嫌棄了嗎?職場人士譚女士告訴記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很少逛超市了;即使是柴米油鹽也是網購,“上午下單、下午送達、下班拎回家”成為新的習慣。

  回顧網際網路大潮,傳統書店被電商幾近吞沒,電器連鎖賣場被迫洗牌,連鎖超市感到“山雨欲來”。對此,某大型購物中心招商部負責人劉先生表示,大超市的賣點是商品齊全、價格實惠,也曾經是大型購物中心招商的標配;但是電商的商品更全,價格更實惠,物流更快;因此目前的大型購物中心、薄利多銷的大超市根本撐不起房租;現在進駐的都是小而精的“進口産品超市”,走中高端路線,利潤空間大,撐得起房租。

  “觸網”的多“來電”的少

  超市“觸網”是大勢所趨嗎?“開拓網上渠道,是大超市在網路消費迅速發展中的必然選擇。”天津商業大學黃聚河教授表示,超市“觸網”如果能帶來更便捷的購物體驗,對消費者來説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有專家認為,超市“觸網”依舊沒找準方向,與其説是“轉型”,不如説是“避難”。

  用上億的真金白銀,“觸網”卻“觸礁”的案例並不少見。永輝超市于2013年正式上線其生鮮電子商務平臺“半邊天”,不久後該網站從官網撤下,目前已經不能訪問。麥德龍天貓開設了旗艦店,計劃以批發為主,卻在2013年7月停業。即便如此,各家超市依舊前赴後繼,大潤發、樂購等企業紛紛上線試水電商。然而,除了沃爾瑪控股的一號店經營較為成功外,其他超市“觸網”目前仍未“來電”。

  對此,知名電商觀察員魯振旺表示,已經開網店的超市,線上業務大多缺乏特色,同質化競爭激烈;目前看來,超市試水電商仍以失敗居多,目前仍沒有摸索到能夠盈利、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其覆蓋的品類不如實體店豐富,價格優勢也不明顯;傳統超市想要線上和線下齊頭並進,目前尚需時間考驗。

  線上線下融合突圍?

  那麼,未來大超市將何去何從?專家普遍認為,“大而全”的賣場更少,“小而精”的社區便利店更多;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滿足百姓“一公里半徑”的生活服務,社區超市不僅是賣貨,而是提供線上和線下融合的綜合服務。

  記者走進位於河東區的一家津工超市,一台標著“便民網路服務平臺”的機器立在超市門口處,售貨員張女士告訴記者,有了這台機器就等於有了一家大賣場,和網購有些類似,選擇貨物後下訂單,第二天再來拿貨。記者點擊“網購”發現,大到電器、小到柴米油鹽,幾乎都涵蓋在內;除了食品、生活用品外,還提供青椒燒茄子等半成品熟食、大眾簡餐,甚至早餐等也可預訂。與此同時,該機器還提供快遞、洗衣、繳費、維修等服務。

  以該超市為例,本市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有益探索,下沉到社區、線上和線下結合、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多元化的服務,這或將成為傳統超市突圍的方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