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袋洗”為何遭吐槽
- 發佈時間:2015-04-16 03:29:46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任翀
正逢換季,送洗衣物的市場需求大大增加。最近高調亮相的O2O服務商“e袋洗”無疑想切中市場痛點,用廉價便捷的洗衣服務爭奪市場。但微網志、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頻繁出現的吐嘈説明,e袋洗的商業模式離顛覆傳統洗衣行業仍有相當距離。
吐槽的主題非常集中——不是“衣服沒洗乾淨”,就是“衣服洗壞了”。其餘則是圍繞這兩個問題維權而産生的新問題。
用過三次e袋洗的消費者闞小姐告訴記者,她認為e袋洗的服務品質不穩定:“第一次洗得很理想,又快又好;第二次洗,一件羽絨服沒洗乾淨,客服態度不錯,免費重洗,解決了問題; 第三次洗,老公的襯衫被洗得變形,客服卻説衣服本來如此,無法解決。”為此,闞小姐決定再也不用e袋洗了:“洗衣服還是有技術含量的,不同材質不同洗法,洗壞了一場空,所以價格再便宜也不用了。”
服務業搭車網際網路
絕非“一個袋子”就能解決
那麼,e袋洗的問題在哪?不妨先看看e袋洗如何評價自己的商業模式——
一是價格便宜。e袋洗在洗衣行業裏首開先河,提出“裝多少都只收99元”的一口價收費模式。根據官網説明,一個袋子大約可以塞下33件襯衫,算起來平均每件洗滌費只要3元。
二是收洗便捷。消費者通過手機發出洗衣需求後,可能幾分鐘後就有人到府收衣。這一效率來自e袋洗招募的“小e管家”。大部分小e管家是社區裏的普通百姓,能為周邊消費者提供取衣服務。
三是e袋洗最推崇的“無店舖”模式。根據e袋洗負責人説法,消費者對洗衣的要求是“洗乾淨、洗得快”,與洗衣店並沒有關係。e袋洗所做的就是用移動互聯方式在消費者與洗衣店之間架起橋梁,對接需求與服務。
以上三點看起來符合“網際網路+洗衣業”的特徵,但細細推敲,就會發現服務業搭車網際網路絕非“一個袋子”就能徹底解決。
一方面,傳統服務業的價格並非都是“水分”,洗衣業更是嚴格遵循“一分價錢一分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為什麼洗衣店裏“單車洗”定價遠高於“普通洗”?因為一台洗衣機用同樣的水、同樣的時間洗1件和洗10件衣服,平攤到每件衣服的成本肯定不同。一些“疙瘩”的消費者更有經驗,布料考究的衣服需要洗衣技師特別關照。如果按照e袋洗的“一口價”,如何體現差異服務的價值呢?
服務業不搞好服務
“+”了網際網路也幫不了忙
有人或許會説,“一口價”是e袋洗為爭奪市場而進行的“燒錢”行為。
但“燒錢”不可能長久,因為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花錢買不到好服務。
另一方面,e袋洗的商業模式在服務品質管控留有眾多漏洞。
首先,洗衣具有一定技術含量,但e袋洗沒有體現這點。有過送洗經驗的消費者知道,洗衣店在收衣時會仔細檢查衣物各處,並向消費者説明衣服除了污漬外存在的問題,比如磨損、鉤洞、褪色等,以及洗滌後可能出現的情況,要求消費者簽字確認。這一做法能明確消費者和洗衣店各自職責,避免洗衣後發生問題“説不清”。但是,e袋洗非專業的小e管家很難做到全面檢查,也不能把可能産生的洗衣風險提前告知消費者。
其次,洗衣店服務品質參差不齊,e袋洗作為第三方,缺乏監控手段。據了解,e袋洗承諾72小時完成洗衣的重要依託是各種洗衣加工供應商。e袋洗聲稱對供應商有“123”洗衣法和品質把控“365”標準,但這些規定是否具有約束力,就消費者反饋看,實在得打個問號。更何況,e袋洗把服務價格壓得那麼低,供應商卻有自己的成本考量,兩者目標不同,洗衣品質能保證嗎?
e袋洗被吐槽,值得所有想搭車“網際網路+”的服務業企業思考。“網際網路+”是個好機會,但決不代表手機下單、對接供需就是理想的O2O。畢竟,服務業的核心是服務,不把服務搞好,移動網際網路也幫不了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