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微商毀了朋友圈?

  • 發佈時間:2015-04-15 08:31:45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上接9版

  微商黑幕

  面膜變成“面魔”

  朋友圈中微商販賣的商品多種多樣,以最常見的面膜為例,給人的直觀感覺就是品牌雜亂、關係複雜、不合常理。

  央視《新聞直播間》已經曝光了此類商品背後的貓兒膩:某消費者以每片19元的價格購買了某款面膜,拿到手的卻是個“三無”産品,面膜袋上沒有任何生産廠家和生産許可證的資訊。賣家説,這樣做是為了節約成本,降低面膜售價。該消費者使用後,短期內有一定效果,而一旦停用,臉上就開始長痘痘,賣家則順勢推薦了一款祛痘的藥膜。

  後來,消費者到醫院檢查,診斷報告顯示,她患上了皮炎。醫生建議她停用正在使用的護膚品。而此時,她已經聯繫不上面膜的賣家了。

  在央視的暗訪中,某化粧品店銷售負責人稱,面膜裏通常會加入糖皮激素。據了解,這種“糖皮激素”即是有著“皮膚鴉片”之稱的糖皮質激素,屬於皮膚科最常見的外用藥物,具有強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用在面膜上,美白和祛痘的效果十分明顯。

  但我國2007年頒布的《化粧品衛生規範》中明確規定,糖皮質激素屬於禁用物質。在央視節目中,前述化粧品負責人透露,朋友圈裏常見的熱門面膜都加入了糖皮質激素。

  除了面膜外,吃的東西也不保險。《法制晚報》報道,時下最流行的千層蛋糕,被拿去經北京市食品及釀酒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一站檢測,發現某款蛋糕中大腸菌群超標6倍。專家稱,這種蛋糕在生産和運輸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難以保證。

  由於目前朋友圈微商大多是個人賣家,沒有營業執照、固定營業場所,也沒有辦理工商登記手續。在這種情況下,交易雙方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消費者和經營者,消費者維權困難。

  最下層代理最苦

  不僅是消費者容易被坑,由於微商特殊的擴大客戶群方式,最下級的代理也苦不堪言。

  微商有個很獨特的現象就是招代理網路上有很多揭秘文章指出,微商的商品究竟是被賣到了消費者手中,還是被壓在了渠道終端,是值得懷疑的。如果貨品賣不出去,微商們或是低價處理,或是自己消化,或是發展下家,將庫存壓力轉移到下一個接力者手中,層層轉移下去。

  微商的手段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曬交易單、曬庫存、曬進賬、曬月收入、曬奢侈品和國外旅遊等。其實這也是一種行銷的方法,目的是刺激朋友圈裏的好友成為他們的“徒弟”,時間長了,自然會有人上鉤。

  有些人看到這些厲害的“大神”後會主動搭訕,加“大神”的微信成為好友,以求了解“大神”是怎麼賺錢的。每個人都會有攀比和從眾心理,如果看到某款産品有很多達人明星使用,對這款産品的信心就會增強。

  對於代理新人來説,將熟人轉換成可觀的購買率有一定難度。由於復購率低,微商需要不停地擴大朋友圈影響,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加人,但最底層的代理商是整個“龐氏遊戲”裏接最後一棒的人。懷著一腔熱血,扔了大量的錢進去,結果發現,上級代理有了,貨有了,可是在添加新好友的時候,動不動就被騰訊公司禁言了、封號了,好不容易加了一些好友,還全都是微商,結果是貨賣不出去,人也加不起來。

  微商困境

  畸形的朋友圈生態

  微商最早源於代購和“達人推薦”:一是國內洋貨價格虛高,導致許多網友想直接購買國外的産品,擁有海外資源的朋友就做起了代購生意;二是在朋友圈中,在購物方面擁有一定話語權的時尚達人們曬單,看到單子的朋友也想購買。

  代購和曬單最開始都是無意為之的個人行為,後來發現竟然有利可圖,於是才開始將這些當成生意來做。時尚達人和代購者也許還能算得上微商,因為他們確實是在經營生意,但很快微商就開始變味兒了。

  要成為真正的微商,必須有足夠的社會資源和一定的社交人氣。而很多微商的人脈關係只是鏡花水月,小微商賣的是突然蹦出來的陌生品牌,他們用個人信譽作擔保,如果産品不好用,就不會有第二次交易,同時也破壞了自己的人脈關係。

  微信很受傷

  有人説,2015年90%的小微商會倒閉,不知是否誇大其詞,但小微商肯定不會像表面上那麼滋潤。首先,微商所做的事情和騰訊希望的朋友圈狀態是截然相反的。騰訊微信希望朋友圈是個純潔的交流場所,而如果每天都有人發無數條廣告,朋友圈就不是正常的交流場所了。

  其次,微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易純屬個人交易,沒有任何第三方參與擔保和監督,消費者買到假貨、上當受騙,騰訊是不承擔任何責任的,但這無疑給騰訊帶來了負面影響。同時,微商無論賣出了多少商品,騰訊也拿不到提成。

  《南方都市報》報道,針對近期密集的曝光,騰訊微信方面強調:“我們一直持不鼓勵的態度。對這一塊,只要用戶舉報,我們就會進行相應處理。我們還是將用戶體驗放在首位的,所以出臺這些政策是想還給用戶一個純凈的平臺。”

  目前,京東旗下的拍拍網已經宣佈,將投入鉅資公開招募1萬名微商合夥人。此外,多家公司也開發了自己的微商APP,以零手續費、一鍵分享、微店聯盟等手段吸引微商入駐。“傳銷式”朋友圈代購成災的現象似乎將得到規範。

  然而,即使是其中的佼佼者,微商APP的功能也並不完善。《北京商報》報道,業內人士表示,商家的目的只是為了分食微商這塊“蛋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朋友圈的環境,但實際的凈化作用並不顯著。“正規軍”的出現,雖然可以讓微商在交易和售後方面得到改進,但能否推動微商環境規範化,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結語

  儘管微商因三無産品而被曝光,但也不必一棒子打死。當網購剛興起的時候,網友被騙的新聞層出不窮,網購買到假貨的也並不鮮見,但這並不意味著從此不再嘗試。有專家認為,對於微商這一新生事物,服務平臺的運營方理應負起責任來,工商局、工信部等監管部門也要創新監管手段,形成監管合力。而對於微商個人來説,在朋友圈做生意不是不可以,但需要考慮是否可以不消費自己的朋友圈和關係網,以及如何擴大關係網。當然,最重要的是,絕對不可以賣假貨騙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