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徽水稻減産絕收為低溫連陰雨所致

  • 發佈時間:2015-04-14 07: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鑒定,安徽近萬畝水稻遭受減産、絕收的重要原因是極端天氣。儘管各方商討救助方案減少農民損失,但該事件卻反映出我國農業仍有靠天吃飯的短板,不可預知因素導致大面積減産,難以完全避免。建立農作物保險和作物品種風險救濟機制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安徽近萬畝水稻減産絕收事件又有新進展。日前,隆平高科發佈名為《關於部分媒體報道的説明》的公告稱,根據安徽省氣象中心公開數據,2014年7月至8月安徽省遭受罕見的低溫多雨天氣,其中蚌埠氣溫為半個世紀以來歷史同期最低。有關政府部門據此發佈了病蟲害預報,隆平高科也督促代理商向農戶發送了相關資訊,但由於持續低溫連陰雨的極端氣候影響、防治效果不佳等原因,上述地區多個易感稻瘟病品種出現了減産或絕收情況,其中包括“兩優0293”。

  公告論述與安徽省農委等部門的田間現場鑒定結論基本一致。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農業委員會和淮上區種子管理站于2014年秋分別組織兩批專家進行了兩次農作物種子田間現場鑒定,鑒定結論為:田間出現的危害情況係典型穗頸瘟危害所致,該病爆發主要原因是孕、抽穗期間低溫連陰雨,品種本身高感稻瘟病,加上適期預防措施不到位。

  隆平高科執行總裁彭光劍表示,雖然該公司“兩優0293”産品品質符合國家標準,但鋻於2014年安徽蚌埠地區因極端氣候導致部分種植農戶蒙受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將停止銷售“兩優0293”。同時,繼續積極與受災農戶代表、經銷商和農業管理部門進行溝通,探討盡可能的救助方案,並分期分批落實。公司擬設立種子行業災後救助基金,從每年的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放入基金,對遭受自然災害的農戶進行救助。

  這一公告還遠不是事件的句號。雖然這是一次因特殊天氣條件、病害情況産生的農業災害事件,卻反映了我國農業靠天吃飯的弱質性,而一旦類似事件發生,農民總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如何避免和補償農民的損失引發業界思考。

  《種子法》規定,主要農作物品種在推廣應用前應當通過國家級或者省級審定。品種審定主要考察品種的適應性、豐産性和抗逆性等經濟利用價值,由審定主管部門組織、在全國或個別省區市不同生態區內進行3年試驗。

  “品種審定制度本身就是國家設立的專家委員會,目的是為農民把關,盡可能減少生産損失。但每一個品種都有其自身特性,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有可能發生生産損失。”農業部種子局有關人士介紹,為了防範農業生産風險,減少農民損失,農業部門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品種審定中進行風險提示。比如“兩優0293”的審定公告中明確提出“該品種高感稻瘟病,適宜在稻瘟病輕發區種植”。二是一旦發生生産損失,農業部門將組織種子、植保、栽培、土肥等專家進行田間損失現場鑒定,認定原因,組織協商處理。三是對於在生産中發現有明顯缺陷的品種,實行品種退出。

  萬畝水稻減産絕收事件,凸顯了推進農作物保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來自安徽農業部門的資訊顯示,安徽國元農業保險公司的理賠已在今年春節前基本到位。此次針對“兩優0293”稻種絕收的理賠額度在每畝200多元,減産視情況而定,賠付金額在幾十元到100多元不等。

  “需要理性思考如何建立品種風險救濟機制,既保障農民利益,又讓種企敢於創新,不能品種一齣問題就簡單地全盤否定。”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産權交易中心主任宋敏建議,應建立新品種推廣強制保險制度。保費可以考慮由企業承擔、政府補貼,保險公司可以參照交強險的方式確定保費,對事故多的企業逐年提高保費,增強企業對自己品種的品質意識。保險救濟機制建立是品種管理從事前防範逐步向事後救濟延伸的重大變革,容許試錯的機制建立,可以更好挖掘品種潛力。(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