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徽破解創業融資難 政府引導銀行降低放貸門檻

  • 發佈時間:2015-04-14 07:1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磊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創業已經整整10年的王勇來説,2015年無疑是一個重要拐點。

  作為一名創業“老兵”,王勇已是二次創業,新成立的網際網路軟體公司剛滿兩歲,經營日趨穩定,市場逐步拓寬。今年3月,讓他有些“意外”的是,10年來他第一次“敲開”了銀行的大門,為企業貸到了款。

  今年年初,醞釀已久的安徽省青年創業引導資金終於和創業小夥伴們見面了,王勇成為該項目的首批受益者。無需抵押、擔保,走完了為期一個月的流程,他就申請到了2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創意貸”。貸款利率只按照基準利率上浮20%以內的標準執行。目前,已有18家大學生創辦的企業相繼通過評審,貸款金額達到2100萬元。

  創業者為何不敢去“敲”銀行的門

  “過去一直不敢想,所以我們這次都沒敢多申請。”王勇向記者感慨,“這簡直是一個‘奇跡’。”

  記者了解到,上述18家企業裏,近半數的企業是首次從銀行拿到貸款,有些企業已運營多年。因為這些初創企業大多是“輕資産”性質,不能提供足夠的資産抵押,所以始終游離在銀行的視線之外。

  王勇任CEO的安徽廣晟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軟體開發,為企事業單位提供一站式網路資訊化和軟體技術應用解決方案。成立初期,企業運營主要依靠團隊核心成員的自有資金以及向親友融資。隨著研發投入力度增大,資金問題開始凸顯,並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儘管我們的部分軟體在國內都是‘可圈可點’的,但是固定資産只有那麼幾臺電腦和研發設備。”他説,有些銀行並不看重網際網路企業今後的爆髮式增長,考量更多的是如何控制貸款的風險。

  此前,正是基於對現實的考慮,為了解決資金問題,王勇找過天使投資,談過風險投資,卻唯獨沒有和銀行接觸過。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級政府部門都聯合金融機構推出了針對創業青年和小微企業的青年創業基金。此外,金融機構也自發推出了“科技貸”、“訂單貸”等種類繁多的金融産品,旨在破解創業青年“融資難”。但是,這些基金項目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對不少創業青年來説,仍然“可望而不可及”。

  “各部門的扶持政策能不能落地,最終要看銀行能不能放款,這才是關鍵。”一位合肥籍創業青年坦言,“流程走到最後,有些銀行説不要抵押,但必須要擔保;有的不要抵押,但有附加條件,我們根本達不到。繞來繞去,我們還是跨越不了那道坎。”

  初創企業“成長的代價”

  在安徽五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晶晶看來,貸不到款也有創業者主觀上的認識問題。作為創業導師,她發現很多剛剛走出校門的創業者“著力於做好眼前的事情,無暇關注扶持政策、金融資訊”。由此造成創業者與銀行之間始終處於資訊不對稱的狀態。

  因為生存壓力,以及人手限制,不少主創人員疲於應付日常事務,而忽略了企業資金的運作規劃,等到了缺錢的時候,才想到融資,結果為時已晚。李晶晶認為,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對於創業者來説,必須學會與銀行打交道,而且要提前做好規劃。”王勇坦言,這次拿到手的20萬元貸款,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公司發展的資金問題,但它的意義在於政府給了創業者一塊敲門磚,“我們與銀行之間有了合作的基礎,在銀行的徵信系統中有了良好記錄。”

  “對初創型企業來説,申請貸款的過程就是一個重新梳理企業發展道路、加強財務管理的過程。”王勇在與同行交流時發現,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財務管理不完善的問題,從而影響到企業的融資。“銀行嚴格的審核程式,會逼著自己逐步在財務管理上規範起來,並且更加重視個人和企業的信用記錄。”

  只有政府為市場補位,銀行才會真正降低門檻

  此前在安徽,省級層面也曾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過青年創業引導資金,但是因為“不接地氣”,收效不甚理想,“一年多裏只貸出了幾筆”。

  由此看來,作為創業者與銀行之間的橋梁,政府部門如何讓“剃頭挑子”兩頭都能“熱起來”,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今年推出的安徽省青年創業引導資金,是安徽省財政廳會同省人社廳按照“省市合作、市場運作、風險共擔”原則,選擇合肥高新區作為試點,按2:1的比例共同設立了3000萬元(其中省財政2000萬元,合肥市高新區1000萬元)青年創業引導資金。

  按照合同,合肥市高新區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以“債權投資+股權投資”方式扶持初始創業和發展創業,並負責將資金規模放大至引導資金本金的5倍,即1.5億元。

  對此,合肥市高新區財政局局長李命山認為,落實青年創業資金的關鍵是,政府如何與銀行共建風險機制。“作為銀行,理所當然要控制風險,而現實是,創業者拿不出資産抵押,所以只有通過政府為市場補位的方式,才能引導銀行真正降低放貸門檻。”

  據了解,按照“風險共擔”的原則,作為該資金的運營管理機構,合肥市高新區下屬的高新創業園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創公司”)首先與合作銀行達成協定,雙方按照7:3的比例,共同承擔風險。

  “實現多方共贏,這是合作的基礎。”李命山認為,只有建立成本補償機制,才能提高銀行放貸的效率。考慮到小微企業貸款額度小,銀行服務成本相對較高,高創公司出臺專門的管理辦法,按季度對服務該項目的銀行工作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同時進行獎補,以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事實上,因為與我們合作,銀行也提升了貸款風險防範的能力。”據李命山分析,過去銀行對於申貸人的審核,只是依據單方面信用記錄的資訊。而現在,“我們可以提供申貸人納稅、用電用水、員工社保繳納等方面的資訊,幫助銀行進行綜合評判”。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縮短貸款審批流程,減少管理層級,合肥市高新區進行了制度創新,成立決策委員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決策委員會由區內多個部門的負責人組成,還包括銀行的負責人,平均每月召開一次會議。

  它直接行使銀行“貸審會”的功能,經過前期徵信和盡職調查,上會的項目只要決策委員會通過,銀行就直接放款。“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審批流程只有一個月,一般的銀行根本無法做到。”據李命山介紹,目前高創公司已經接受了70多家企業的申報,每天諮詢電話很多。

  “下一步,我們將總結出能複製、可推廣的成熟經驗,逐步在全省其他地市産業園區進行試點,讓這項創新政策惠及更多的創業者。”李命山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