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民工和企業相互挑剔 技術型工人“有價無市”

  • 發佈時間:2015-04-10 11:10: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市場觀察:農民工找工作也需與時俱進

  新華網南京4月10日電(“中國網事”記者聶可 孫彬)又到了招工的季節。與往年一樣,農民工市場裏熙熙攘攘地擠著招工的單位和求職的農民工;與往年不一樣的是,找得到工作的人變得少了,市場裏瀰漫著焦慮的氣氛。

  近日,記者在華東地區最大的農民工市場之一南京安德門勞務市場採訪時發現,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生態的變化,農民工市場供需雙方都變得更加“挑剔”。而技術型農民工的“有價無市”,使得供需結構性不平衡現象愈發突出。

   農民工和企業相互挑剔 “4050”人員就業更難

  安德門勞務市場地處南京市城南,市場由五幢散落的平房圍成,平房內外都設有招工的攤位,供企業或仲介招聘。上午8時許,市場內已人滿為患。然而,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市場的情況不盡如人意。“元宵節後一個月應該是招工高峰,但招工的比往年少了將近一半。”

  來自安徽亳州利辛縣的劉軍在擁擠的人群外苦惱地張望著,顯得有些焦慮。記者正準備迎上去和他搭話,這位45歲的高大漢子主動跑來詢問:“招不招人?我會搞裝修。”他告訴記者,自己過年前在南京江寧做木工,因為工作生活條件差,就想出來找份新活。“但現在要木工的不多,有的待遇比我之前的還差,有點著急。”

  從供需雙方的“討價還價”中可以發現,農民工的自我“擇業”意識開始增強。40多歲的淮安人姚會芳試圖讓一家仲介給自己介紹一個保姆或者服務員的工作。仲介經理推薦了一個在新街口市中心傳菜的工作,姚會芳馬上問道:“一個月多少錢?”當得知這家飯店要工作9個多小時,主要是在一二樓之間傳菜時,姚會芳立刻搖頭:“那個太累了,我們那兒以前有人做過的,做了幾天就不做了。”

  不少企業對員工也是很挑剔,設立“年齡檻”“外貌檻”。騰飛職業介紹所的馬經理告訴記者,大多數工廠只需要45歲以下的男性,但現在市場上符合條件的並不多。總體來看,目前市場上有不少是40歲以上的女性、50歲以上的男性,但這些“4050”勞動力被很多企業從一開始就擋在門外。一些家政公司聲明不要長得不好看的女性做月嫂或護工,怕客戶“整天看著心裏不舒服”。

  江蘇省發改委日前發佈的《2014年農村經濟形勢分析》指出,全省滯留農業的農村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92.3%,沒有接受過技能培訓的佔87.4%;而從企業需求來看,僅27.1%的崗位要求初中以下文化,64.7%的崗位對技能有要求。

  農民工“短視”不做低薪學徒 技術型工人“有價無市”

  建築工地節後遲遲不開工,成了不少農民工和仲介的“在喉魚鯁”。協力職業介紹中心經理劉翠玲表示,過去經常和她聯繫的工地老闆過完元宵節就會給她打電話要人,可是今年元宵節後很久都沒有工地老闆聯繫她。不少農民工表示,知道很多工地現在不好做,但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與此同時,工廠成了市場裏的“香餑餑”。一些需要技術含量的工種,如電焊工、車工等,按照底薪加計件的薪酬方式,一個月拿五千元並不困難,很有吸引力。掌握專業技能的專科生成了“搶手貨”,25歲的大專學生楊志山來到市場沒幾分鐘,就被一家企業招走。

  然而,像楊志山這樣又年輕又掌握技能的太少。“我們的要求已經一再放低了。”南京一家電廠負責人力資源的陳經理説:“我們想要技術工,但技術工太難招了。有時候好不容易把他們培訓出來,馬上就會因為別的地方工資高跑了。”

  事實上,農民工也可以通過訓練成為熟練的技術工,但不少農民工沒有這個耐心,被一些企業和仲介評價為“短視”。陳經理告訴記者,很多農民工都是哪有錢就幹哪行,不停地跳槽,有的甚至在一個地方幹了一個星期不到就又跳走了。“其實你要能在一個地方待得住,做個一兩年下來,熟練掌握一門技術了,工資都能到很高,又何必跳來跳去?”

  記者了解到,過去有不少農民工是因為失去了農村的土地或是被大城市的高工資吸引而進入城市,但始終是城市的邊緣人。現在,由於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來城裏打工的機會成本不斷增加,本來就在城市邊緣的農民工不再一門心思往城市裏去,他們開始更關心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對在城裏打工的崗位要求也越來越高。

  人口紅利時代不再 農民工就業需針對性引導

  江蘇省發改委發佈的《2014年農村經濟形勢分析》指出,農民工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總量性矛盾仍將長期存在。據測算,目前全省超過2600萬的農村勞動力中,除去已轉移的1800多萬和農業生産所需的600萬勞動力外,還有約200萬需要轉移。同時,全省每年還將有60萬左右新成長農村勞動力需要就業。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則認為,儘管農民工絕對數量仍在不斷上升,但年輕一代的農民工相比90年代“民工潮”時期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年輕一代的農民工希望融入當地城市,對於工作崗位的要求比較高。加之企業對年輕勞動力的渴求使得企業傾向於通過較高的薪水來爭搶勞動力,水漲船高,讓整個勞動力市場的價格一再上升,過去的人口紅利時代已經過去。”

  “年齡大了有很多問題,反應慢、生病多,大家都希望招年輕的,原本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就更緊張。”對於如何解決市場上大量的40、50人員就業問題,部分專家認為,政府應當鼓勵他們回鄉。“這些40、50成員,他們來打工並不是為了融入城市,只是為了掙錢,完成這個使命之後還是會回家。因此,政府應當鼓勵他們主動回鄉,鼓勵他們在當地創業、就業,發揮餘熱,一來他們對行業熟悉、有經驗,二來對地方的發展也有好處。”

  也有專家認為,當前對於農民工的培訓需要講究“定向”,讓培訓的人實實在在獲得相關工作和滿意的薪酬,才能鼓勵他們掌握技術,滿足市場要求。江蘇省委黨校教授、三農問題專家馮治指出,可以借鑒“訂單培養”的模式,經濟欠發達和發達地區合作,欠發達地區針對發達地區所需人才,主動購買相關培訓服務,定向培訓相關工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