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農民工撐起權益保護傘

  • 發佈時間:2014-12-25 06:00:1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農民工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農民工維權工作力度,但由於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尚不健全,加之農民工自身維權意識相對缺失,致使農民工權益受侵犯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讀者來信表示,應建立長效機制,預防和化解勞動爭議,提高農民工自我保護能力,用法律為農民工撐起權益保護傘。

  長效機制保障農民工權益

  筆者所在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是與農民工群體接觸最頻繁、關係最緊密的部門之一。在工作接觸中,農民工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追討欠薪。

  要保護農民工權益、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必須建立長效機制。第一,要提高農民工的自我保護意識。由於文化水準較低、生活環境較閉塞等原因,農民工普遍缺乏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需要各級政府加大宣傳和教育的力度,通過各種接地氣的宣傳方式,幫助農民工樹立重視自己權利、主動維權的意識。

  第二,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目前,城市對農民工的各項社會保障還存在著不少短板。各地應加大財政投入,不斷完善覆蓋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幫助農民工儘快融入城市。

  第三,加大管理力度。現在不少農民工在遭遇老闆欠薪、超時加班、沒有加班費等情況時,往往不懂得走法律途徑,而選擇某些過激行為來表達訴求。這一方面是因為走法律途徑的金錢和時間成本過於高昂,農民工耗不起,且法律援助體系不夠完善,農民工的使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則是各級司法和行政部門還未能嚴格依法行政,導致對於損害農民工權益的行為沒能及時、有效地糾正,或者雖然名義上處罰了但執行不到位,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等行為長期無法得到根本解決。對此,司法和行政部門應密切配合,聯合打擊各種侵害農民工權益的行為;立法部門應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法律,加強對農民工等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保護。

  (廣東省廣州市人社局 鄒 翔)

  用法治手段破解欠薪難題

  欠薪問題的根源,除了欠薪者無良,還在於社會信用機制缺失、法律法規不完善、農民工維權渠道不暢通。因此,只有運用法治思維、堅持依法治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

  一要加快推進勞動保障法制改革。制定《農民工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勞動關係主體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勞務輸出與輸入地對農民工權益維護的權利與職責等,增強農民工維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農民工維權法制化、規範化、程式化。同時,應簡化司法程式,降低農民工的維權成本。

  二要增強農民工法律意識。引導農民工組織或參與工會團體,在增強農民工自己維權能力的同時,推進組織維權。司法部門應採取多種方式,有針對性地宣傳有關勞動法規和依法維權知識,公開維權機構和維權人員的聯絡方式,儘快把農民工維權工作引上法治軌道。

  三要形成法律援助協作網路。建議由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牽頭,使在全國各地務工的農民工都能及時得到法律援助,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

  四是加強應急保障。可結合當地實際,建立農民工討薪應急救助週轉金制度,納入財政預算,明確應急救助週轉金使用和追償辦法,增強應急保障能力,並使之走上制度化軌道。

  (河南省駐馬店市 劉 韜)

  發揮工會組織“娘家人”作用

  工會組織是農民工的“娘家人”,是與農民工聯繫最緊密,同時又有完善的組織體系,可以及時動態地了解農民工的權益現狀和訴求。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方面,工會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和作用,為農民工追討欠薪,工會責無旁貸。

  首先,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各級工會要大力開展普法活動,引導農民工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通過組織開展送法進工廠、進工地、進工棚活動,幫助他們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引導他們通過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推動解決拖欠工資問題。

  其次,要加大職工法律援助力度。為確保年終農民工拿得到工資,各級工會要充分發揮組織網路健全、協調力強等優勢,為工資被拖欠農民工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進一步暢通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渠道,變“坐等服務”為“到府服務”,就近就地為農民工提供及時的法律幫助。

  最後,要加大法律監督力度。各級工會要積極協助政府部門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活動,嚴厲查處欠薪逃匿行為。充分發揮工會職工維權熱線作用,對舉報投訴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建立“綠色通道”。

  (江西分宜縣 鄧國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