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腎臟健康令“命”更長久

  • 發佈時間:2015-04-09 01:3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李 穎

  ■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道之一一四

  一位23歲的女士半年前發現眼瞼和雙下肢水腫,症狀時輕時重,未在意。但在前些時,她出現頭疼,血壓升高。查體,血壓150/110mmHg,雙下肢指凹性水腫。經檢查,她被診斷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腎穿刺病理診斷為IgA腎病。

  據了解,IgA腎病是一組多病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學特徵的慢性腎小球疾病。該病是一種誘因較複雜,也較多變的疾病。但常繼發于感染後發病。人體感染之後,身體的免疫系統發生紊亂,就可能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發作。

  在今年的3月12日“世界腎臟病日”之際專家強調,隨著生活水準提高,因高血壓、糖尿病等“富貴病”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例越來越多,應引起廣泛注意。

  慢性腎病成公共健康問題

  很多人並不知道,你的“腎”能決定你的“命”。腎臟是人體清除代謝廢物的重要器官,地位與心臟等同,它一旦出現問題,身體其他部位也跟著遭殃。

  腎臟好比是身體的“凈水機”,每天過濾和清潔200升血液,把有用的東西留在血液中,讓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外。同時,腎臟也被稱為“工廠”,它生産了很多與人體內分泌、代謝有關的激素,幫助調節血壓、維持骨骼功能、生成紅細胞。別看腎臟功能強大,卻是一個脆弱的器官。調查顯示,我國慢性腎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城市中每10人就有一例,因此,我們應該時刻關注腎臟健康,留意它發出的“維修”信號。

  “目前我國腎臟病高發,慢性腎臟病患者已多達1.2億人,也就是説在大約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存在某種形式、不同程度的腎臟受損。” 在由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局主辦的“引領科技創新,關注病患需求——2015年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腎性貧血專題科技研討會”上,國際腎臟病學會全球發展委員會理事林善錟表示,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

  防治警惕兩大誤區

  慢性腎病在診斷和治療上都普遍存在著誤區。“身體好沒必要定期體檢”“腎功指標高一點點沒問題”,抵觸透析、不積極治療等,都是目前市民和慢性腎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誤區。這對慢性腎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十分不利。

  據了解,罹患慢性腎病早期出現水腫、血尿一半的幾率還不到,而卻有一些患者水腫、血尿是一過性的,縱使有水腫、血尿症狀,往往幾天甚至一週就自行消失了。有些患者很少定期體檢,或在拿檢驗報告時發現腎功的指標剛剛高出上限一點點,卻不夠重視,認為“不就高那麼一點點嘛”。

  目前國內檢測腎功能最常見的指標是“血肌酐”,常見通用的指標範圍是44—133umol/L,患者就診時有的是150umol/L左右,患者認為只是高了一點點。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其危險性:人有兩個腎臟,比如一個腎臟的功能是50%,左右兩個相加就是100%。但是人的腎臟功能是具有很強代償潛力的,比如一個人只要有一個腎臟,檢驗血液的腎功指標就是可以正常的。換句話説:當我們發現腎功的驗血治療出現異常時、哪怕是一丁點兒的異常時,其實腎功能的損失已經不足50%了,也就是説兩個腎臟相當於壞死了一個,這是一個什麼概念?難道不值得震驚嗎?難道不值得令人瞠目結舌嗎?很多人還以為醫生在誇大其詞、甚至認為醫生在為了利益恐嚇患者!這個誤區,一直都存在,並將繼續存在著。

  由此不難明白,腎功能指標出現問題病情其實已經很重了;腎功能治療沒有出現問題並不代表腎臟沒有問題。

   慢性腎病會導致貧血

  中國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為成年人群的10.8%,其中100—200萬患者是終末期腎病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或腎移植治療。

  “慢性腎臟病患者最常見的並發癥之一就是貧血,隨著腎功能減退,貧血的發生率逐漸升高,貧血的程度會逐漸加重。其中98.2%透析患者合併貧血,52.1%非透析患者合併貧血。” 林善錟解釋説,腎性貧血不僅引起乏力、體力下降、心慌等症狀導致生活品質嚴重下降,而且加速腎臟病進展,顯著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隨著血液凈化技術發展,眾多終末期腎病患者並非死於腎臟本身功能衰竭,而是死於心血管並發癥。“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率過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更為可怕的是,糖尿病患者中大約有20%—40%在8-12年後出現明顯腎臟損害,此類患者不僅腎臟功能損害速度更快,貧血出現更早更嚴重,其合併的心血管病變更嚴重,死亡率更高,對藥物治療糾正貧血的反應也較差。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腎內科科主任陳楠教授指出,目前對於腎性貧血的診治重視度不夠,治療現狀令人擔憂。首先,透析前患者腎性貧血治療率低,在上海的多中心慢性腎病非透析患者貧血狀況調查發現,慢性腎病1—5期非透析患者貧血的知曉率較低,而貧血患者治療率更是僅為三分之一。

  強化管理刻不容緩

  全國的數據顯示幾乎一半中國新發透析患者透析前未接受過糾正貧血治療,在中西部地區鄉村透析患者貧血更為嚴重。已接受治療的另一半患者也存在達標率低和依從性差的問題。

  “透析後患者腎性貧血也存在治療不充分達標率低的問題。”陳楠表示,慢性腎病患者的貧血治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可加速慢性腎臟病進展至終末期腎病,增加透析風險、心血管風險和死亡率。關於慢性腎病貧血治療的管理,重點是要規範腎性貧血診療流程。

  林善錟也指出,2013年透析患者全部進入城鎮和農村大病醫療保險,終末期腎病的醫療保障水準顯著提高,但花費巨大負擔沉重,因此終末期腎病防治工作重點還是預防。面臨慢性腎臟病快速增長的挑戰,我們在降壓降糖的同時,應高度重視貧血治療,積極延緩慢性腎臟病進展至終末期腎病,減少慢性腎臟病患者進入透析風險,並降低終末期腎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變風險和死亡率,減輕終末期腎病沉重的醫療和經濟負擔。

   健康小帖士

  慢性腎病的診治現分為“三級預防”:

  一是日常體檢、自檢提前發覺疾病;

  二是明確腎臟疾病後積極、正確、科學治療,防止、延緩腎臟疾病加重出現尿毒症;

  三是當已經出現終末期腎病時仍要積極、正確治療以延長壽命、提高生活品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