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下信用風險防控須有新對策

  • 發佈時間:2015-04-08 07:34:46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步入“新常態”,金融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外部經濟處於“三期疊加”的新時期,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企業生産經營遇到困難。伴隨著經濟的週期性波動,信用風險存在一個從積累到釋放的過程,民間融資和影子銀行對金融環境造成較大衝擊,信用風險逐步釋放,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防控面臨較大壓力。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防控須有新對策。

  首先,堅守定位,統籌兼顧,堅持支援實體經濟。新常態之下,需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加需要用金融的活水來澆灌實體經濟之樹。著力支援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服務實體經濟是銀行業的本質要求,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升級,逐步進入新的優化再平衡階段。在此過程中,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應有效聚焦到支援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上來,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行業標準、屬於技術改造升級、産品結構調整、優化産業空間佈局項目的合理信貸需求,在商業上可持續、風險可控和手續齊備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信貸支援力度。重點扶持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在經濟新常態下,宏觀調控的方式方法更加注重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精準調控,避免採取大規模刺激,不搞“大水漫灌”,而是針對實體經濟中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進行定向扶持。商業銀行的信貸經營要適應調控政策的轉變:深化機制建設、創新金融産品、加大傾斜力度,積極服務小微企業;圍繞“三農”發展,支援城鄉一體化、新型城鎮化和農田水利建設,支援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發展,支援農業規模化生産和集約化經營試點;緊扣信貸政策指引積極支援鐵路、水利、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要積極拓展綠色信貸和普惠金融。在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更加強調遵循經濟規律的健康發展,更加強調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更加強調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適應新的發展理念,商業銀行在信貸經營中,要將綠色信貸理念、標準、方法貫穿到信貸全流程,大力支援綠色經濟、迴圈經濟低碳經濟發展;要將服務人民生活作為信貸業務的基本目標,積極滿足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新型消費品以及教育、旅遊等服務消費領域的合理信貸需求,支援人民生活改善和消費升級。

  其次,兵馬未動,風控先行,加大風險排查力度。面對“新常態”,商業銀行要常態化、多角度、連續性地進行風險排查工作,排查內容應包括企業關聯架構、經營真實性、融資狀況、擔保圈風險以及訴訟查封資訊等,摸清風險底數,及時準確發現和掌握風險動向,超前採取防範措施。對到期貸款提前開展風險排查,對存在逾期可能性的貸款提早介入,進行定點跟進與全程督辦;按月調整高風險客戶名單,對全行高風險客戶的信用風險進行定期跟蹤監測;按月調整不良信貸資産客戶名單,對全行每月末四級不良客戶及瑕疵貸款客戶的風險狀況及處置情況進行定期跟蹤監測,並適當調整處置策略;對涉及外部詐騙風險、股東貸款風險、股權及倉單管理風險、客戶綜合風險、非正規金融活動風險等重點領域進行排查。

  最後,有效落實,重點推進,加強內部管理。銀行還應從加強內部管理入手,提高風險管理的精細化水準,優化信貸資産結構,提升信貸資産盈利能力,降低信用風險。持續優化擔保結構,逐步壓降集團內部擔保、互保和迴圈擔保、低效客戶或空殼公司擔保、異地擔保等,切實防範擔保圈風險;優化品種結構,切實了解客戶真實結算和融資需求,為其量身定制個性化行銷方案,加強産品組合管理,大力發展具備真實貿易背景的表外業務、貿易融資業務和新興業務品種;強化信貸業務流程盡職管理,調查環節必須做到“現場”“面簽”“驗證”,審查環節必須去“形式化”,透過財務數字去發現業務背後隱藏的風險,對企業整體情況進行客觀、綜合、動態評價,對風險點予以充分揭示,貸後管理要到現場、看電錶水錶、看生産、看工資明示單、查賬務、查資金流向、查市場變動、查高管人品、查系統資訊、查押品、查訴訟,提高風險評價的真實性和風險預警的及時性、風險應對的針對性。

  面對經濟金融新常態,商業銀行要準確把握新的經濟環境對信用風險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應對新的經濟形勢給信貸風險管理帶來的新挑戰,堅持改革創新、加快轉型步伐,更好地適應和服務經濟新常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