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構建中國經濟學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上)

  • 發佈時間:2015-04-08 06:14: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和建設成就的基礎上,中國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新道路,中國經濟顯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為全世界所矚目,“中國經驗”、“中國道路”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如何增強中國經濟學的理論自覺自信,全面科學地總結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是一個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本刊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宇對此作了深入解讀,分上中下三篇刊出,以饗讀者。

  偉大實踐呼喚理論創新

  理論是實踐的反映。當代中國的經濟學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緊密相聯的,它一方面深刻地反映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與實踐要求。另一方面,又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援,推動著實踐向前發展。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針對當時經濟建設照搬前蘇聯模式的問題,毛澤東就提出,“任何國家的共産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産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他號召全黨要以前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誡,推動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為此,他寫下了《論十大關係》、《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等指導經濟建設的重要文獻,努力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出了許多寶貴思想和重要觀點,這些思想和觀點對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少有的發展奇跡,為世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為當代經濟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中國是一個具有廣袤土地、眾多人口、悠久傳統並處於發展和轉型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工業化、資訊化、市場化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幾重重大的歷史變革在同一個時代交織、疊加,中國實踐和中國道路的複雜性、豐富性和特殊性是其他任何國家都不能與之相比的。偉大的實踐呼喚著理論的創新,中國經濟學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産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相結合,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0多年過去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伴隨著實踐的蓬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和公平效率統一的收入分配製度的理論;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與堅持獨立自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理論;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相互協調、良性互動、深度融合的經濟發展理論;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的發展。

  這一時期,在經濟理論和學術界,人們逐漸擺脫了傳統計劃經濟理論的束縛,把理論的重心轉向了對於現實經濟運作過程的分析,轉向了對改革和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和探討,中國經濟學的發展出現了繁榮的局面。從理論和實踐的關係看,經濟研究的成果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對策性研究,如關於宏觀管理體制、國有企業、金融、財政、價格、匯率、收入分配體制、勞動與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調研報告和改革方案,以及關於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宏觀經濟政策和各种經濟管理辦法的對策報告和政策建議等。從理論結構上來講,這些研究屬於應用層次的對策性的研究,與現實經濟問題相距較近,與基本經濟理論相距較遠。儘管如此,其意義是不可低估的,它不僅為黨和政府的經濟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和參考依據,同時還為中國經濟學的發展創新提供了重要原料。

  第二個層次是中國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基本理論的研究,如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質與特徵、國有經濟的地位與作用、現代企業制度的內涵和形式、按勞分配與按生産要素分配的關係、經濟全球化的實質與影響等的討論;進入新世紀後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路、效率和公平關係、新型工業化道路、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討論等。這些研究推動了人們對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規律的認識,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

  第三個層次是經濟學一般理論的研究,如關於經濟學方法論、價值理論、貨幣理論、企業理論、增長理論、危機理論等問題的研究。這種研究看似抽象,與現實經濟聯繫較遠,但對於科學認識經濟發展的規律和制定正確的經濟政策有重要意義。

  總的看,上述幾個層次的研究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推動了中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也為中國改革開放實踐做出了重要歷史貢獻,成就是巨大的,功勞不可抹殺。

  毋庸諱言,中國的經濟學仍然處於發展中,學術研究中基礎理論薄弱,照搬照抄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現象嚴重,“玄、虛、浮”的毛病突出,經濟學理論的研究和學術創新還明顯落後於實踐和時代的要求。這在一定意義上講也是正常的。“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它的科學分析,總是採取同實際發展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後開始的,就是説,是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完全成熟定型之前,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沒有完成之前,關於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當然也在探索和發展完善中。但是,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方向,立足中國實踐,紮根中國歷史,面向中國問題,並從中總結經驗、構建話語、提煉思想、創新理論,一定能夠做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理論成就,為人類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構建中國經濟學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或經濟學。列寧曾經指出,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盡的證明和運用”。恩格斯曾經指出,無産階級政黨的“全部理論來自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1、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性首先在於它的科學的世界觀,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形成了分析經濟現象的科學方法論,包括: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在歷史形成的社會經濟結構的整體制約中分析個體經濟行為的原理,以生産資料所有制為基礎確定整個社會經濟制度的性質的原理,依據經濟關係來理解和説明政治法律制度和倫理規範以及通過社會實踐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合規律與合目的的統一的原理等。這些原理為我們科學認識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正確的立場和價值觀。“為了誰”的問題,是我們做好一切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不同經濟制度相區別的根本標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勞動的政治經濟學,鮮明地代表了廣大勞動群眾的利益,它把經濟發展的規律性與人們實踐的目的性有機統一起來,解決了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和意義這樣根本的問題。

  3、社會生産的一般規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揭示了社會生産的一般規律,提出了許多重要理論,如關於勞動時間的節約是人類首要經濟規律的理論,關於按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的理論,關於生産的首要性以及生産與分配、交換和消費相互關係的理論,關於提高勞動生産率的途徑和方法的理論,關於勞動過程的一般內容和基本要素的理論,關於分工協作發展規律的理論,關於社會再生産兩大部類的劃分及其相互關係理論,等等。

  4、商品生産和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有人認為,馬克思的《資本論》主張計劃經濟,因而,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沒有指導意義,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實際上,《資本論》研究對象恰恰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而不是計劃經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深入研究了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分析了價值、貨幣、價格、供求、競爭,以及成本、利潤、信用、利息、地租等經濟現象的本質和運動規律,特別是資本的本質和運動規律,這些規律如果抽去資本主義生産關係,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適用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的一個重大發展和貢獻,就是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並在實踐中成功地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和運動規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闡明瞭資本主義産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趨勢,提出了許多關於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理論,如剩餘生産理論、剩餘價值分配理論、資本積累理論、資本迴圈週轉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産理論、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等。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對於我們科學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趨勢,把握世界發展的趨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出發,更健康有效地推進對外開放,在全球化的條件下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是至關重要的。

  6、共産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徵。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矛盾運動規律和發展趨勢的深刻分析,揭示了未來共産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關係的基本特徵,包括實現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生産資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按需分配和按勞分配,實現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消滅城鄉之間、工農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三大差別等重要思想,闡明瞭社會主義運動的一般目的和實質,指明瞭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認識當前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科學價值,我們不妨舉如何認識經濟全球化這個例子來説明。

  20世紀90年代以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迅猛發展,如何準確把握全球化的實質和發展趨勢,制定明智合理的應對策略,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無法回避的重大課題。在此問題上,目前存在著自由貿易理論、民族主義理論、現代化理論、文明衝突理論等許多不同的理論,但都不能科學説明全球化的本質。比如,自由貿易理論片面強調全球化的好處,把經濟全球化看作是一個互惠互利、平等自願和各國的收益趨向均衡的過程;而民族主義又過分強調經濟全球化的危害,對全球化採取了排斥的態度;文明衝突的理論則過分誇大文化的作用和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與上述這些理論不同,馬克思主義對於經濟全球化問題提供了一個系統的解釋:(1)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從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中解釋了經濟全球化現象産生和發展的必然規律和客觀過程。(2)把近代以來的全球化理解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3)揭示了經濟全球化的矛盾性後果,即一方面是生産社會化在全球的展開,對生産力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會産生許多消極影響。(4)承認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依賴和共同利益,同時也強調了發達資本主義中心國對落後的週邊國家的剝削和它們之間存在的對立。(5)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堅持從廣大勞動群眾的利益出發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得失,制定應對全球化的政策。(6)堅信人類社會最終要走向全球的或世界的歷史,各民族之間最終要走向融合和統一,並把這一理想與資本主義向共産主義的過渡聯繫起來。(7)兼顧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既強調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依賴,又承認各民族的差異以及他們之間的獨立、平等和自決權。(8)認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把對外開放當做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然而又絕不無條件地放棄國家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而是努力在全球化中實現自主發展或以國家為基點的開放戰略。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全球化理論科學揭示了全球化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是我們正確推進對外開放重要的理論基礎。

  從中可見,有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有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作為理論基礎,我們才能科學認識當今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主義經濟的運動規律,才能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勝利,才能正確總結和認識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